传奇探店
#hz,531
如题。总算又找到一家店,在朋友问起“滨江有什么好吃的”时候,我可以底气十足地告诉他,去这家。
店很小,就三张桌子,只能招待十人左右。
但菜品却很丰富,菜单厚厚一沓,看得人眼花缭乱。
招待的阿姨和蔼可亲,初看有点凶,说话时却笑眯眯的。
她看我犹豫,告诉我:“有些菜可能还没有,我们这里的菜单,基本上半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说罢,手指指向了招牌菜区域。
我的眼神扫描过每一道菜,鸡翅、豆腐、牛腱子、土豆......看着都是家常菜,价格还不算便宜,那原因自然出在原材料上。
果不其然,红烧仔排用的是山姆买来的仔排;泉水牛腱心是有机牛肉;粉蒸肉,是长临河古镇柴火炒制的米粉。
有些菜还需要提前预定,老板会去采购,到店才能吃的到。
啊噢,有点熟悉的私房菜噱头,菜单前的我提了提颈椎骨。
带着一颗悬在半空的心,我一个人,点了三个菜。抱着吃不完可以打包的心理,本还打算继续尝试新的菜品。
没想到阿姨急忙打断:“你一个人,吃不完啦。下次再来尝尝别的菜好了。”语气颇似一位担心粮食浪费的长辈。
亲切感油然而生,我耳根又软,于是就没和阿姨拉扯,就此收手。
本以为又是熟悉的,漫长又无聊的等菜过程。
坐在位置上,能从上菜的小窗户窥见厨房里的状态。
高压锅呲呲作响,锅铲乒乒乓乓,仔细听,还能听出刀俎在案板上沉重的踏踏声。
仿佛一场盛大的交响乐就此拉开帷幕,而坐在台下的我,不知为何有一种像是回到自己家里的安心感。
走神间,阿姨递来一杯茶,红色里带着透亮,热气中冒着甜香。
“是 洛神花茶。 ”也许是看我在那愣神,阿姨便介绍了一句。
来的客人都有?得到的是肯定的答复。
浅浅抿一口茶水,茶香、果香、花香一起钻进口腔,溜进鼻腔,再冲向大脑。甜甜的茶水,让我写到这里时还在回味。
这还没完,就在我小小惊讶于如此特殊的待客之道时,阿姨又忙不迭递上来一盘水果。
水果的摆盘精致有佳,品质也很难说差。同样,这也是餐品之外赠送的。
到目前为止,这家店给我的体验感一直不错,甚至是逐步上升的。
但再多铺垫只是锦上添花,真正让说出文章标题那句话的,是菜的味道。
首当其冲是一道下饭菜:茭白炒肉。
江浙的茭白还没有上市,再往南方一点,天气更热,所以这道菜用的鲜茭白来自海南。
脆亮的茭白配上香干条和肉丝,洒下一点点的红辣椒,只是看着,唾液就在口腔里涌动。
夹一筷子入口,意料之外没有浓重的味道,反而在清淡调味之下,还原出了茭白本身的鲜甜。
三种食材的口感配合有佳,好像在口腔里跳起一支舞蹈。咀嚼间,似乎缺了点什么——是米饭!
恍然大悟,赶紧扒拉一口白米饭,这支舞蹈才终于完整。
不知不觉间,米饭已经吃掉了三分之一。赶紧打住,铃声响起,第二道菜被端了上来。
粉蒸肉,我是如《孤独的美食家》里的五叔一样,向邻桌抄的作业。
五花肉的表面铺满了细柔绵密的米粉,这些米粉是大米和糯米碾碎后,用柴火炒制而成的。
从外貌看,好像是一大片牛肚,不讨巧,其实内里大有乾坤。
肉片如巴掌大,肥与瘦之间的比例恰到好处,不是那种肥肉特别多,瘦肉特别少的肉片。
吃粉蒸肉就得趁热。
用筷子一夹,牙齿刚碰上肉的表面就陷进绵软的米粉里,肉汁混着米香的咸鲜在嘴里漫开。
肥肉像棉花似的化开,瘦肉还带着点儿嚼劲。
大咬一口,嘴里咀嚼的动作舍不得停下,此时在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在大喊:好好吃啊!
最后一道菜,要了一碗家烧豆腐汤。
豆腐来自台州白水洋镇,配上丝瓜、干虾、油渣、青豆,吊一锅鲜掉眉毛的汤。
老饕知道,上面说的食材都是烧汤好手。
白水洋镇的豆腐用的是山泉水制作,吃起来豆香十足的同时,还有一股鲜甜,和平时吃到的豆腐很不一样。
而我最喜欢的,其实是汤里的丝瓜。
软滑的丝瓜浸透汤汁,吸收了每一种食材的鲜美,本身已是精华。
舀起一块,吸溜进嘴里毫不费力,简直就是入口即化。
不夸张,我一个人就把这一锅汤都喝完了。
走出店门,手里拿着打包的粉蒸肉和茭白炒肉,无论怎么说,都已经是吃撑了的状态。
想起近段时间,我偶尔有跟朋友吐槽,说自己馆子吃得多了,好像变得麻木。
但吃完这餐饭,我心里还是激动了一下。有一股冲动,想着下次再来。
啊,好开心,不仅是因为吃到了一顿不错的饭菜,也是意识到自己还会为美味的饭菜感动。
这样就很好了。
本图文版权归小O独有,
欢迎留言,严禁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