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李明当上市长的喜讯还没传遍全城,我们就决定趁五一假期回乡探亲。
本以为只是一次平常的家庭团聚,却没想到一场风波正等着我们...
01
"王芳,我晋升了!"1995年4月底的一天,李明推开家门,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悦。
我正在厨房准备晚饭,闻言立刻擦了擦手迎上去:"真的吗?副市长转正了?"
"是啊,今天市委会正式通过了,我被任命为市长。"李明难得地露出得意的笑容,将公文包放在沙发上,一把搂住我的肩膀。
"太好了!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我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得庆祝一下,我去买瓶酒。"
"别忙,我已经买了。"李明从公文包里取出一瓶茅台,"咱们今晚好好庆祝一下。"
我们是大学同学,毕业后都留在了城里工作。李明在政府部门,从科员做起,一步步升到副市长,如今又升任市长;我则在市一中当语文老师。十几年的城市生活,让我们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
晚饭时,李明一边给我倒酒,一边说:"五一假期快到了,要不回老家看看爸妈?这么久没回去,他们肯定想我们了。"
"正有此意。"我点点头,"刚好上次打电话,妈说爸咳嗽挺厉害的,我也有点担心。"
"那就这么定了。"李明举起酒杯,"正好我的新车也提了,可以开回去让爸妈看看。"
"你这是要回去显摆啊?"我笑着打趣道。
李明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哪能啊,就是方便点。再说,以前总想着给爸妈点面子,现在总算有这个能力了。"
"行行行,算你有孝心。"我举起杯子,和他碰了一下,"祝贺你,李市长。"
五一假期如期而至。清晨,我们收拾好行李,坐着李明刚提的桑塔纳轿车,踏上了回乡之路。
车窗外,春光明媚,田野里一片生机盎然。油菜花金黄一片,麦田绿意盎然,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你说,咱们是不是太少回家了?"李明一边开车,一边问我。
"确实是。"我看着窗外飞逝的景色,心里有些愧疚,"咱们结婚八年了,一年最多回两次,有时候一年都回不了一次。"
"城里工作太忙,一晃就是大半年过去了。"李明叹了口气,"爸妈年纪越来越大了,我们应该多回去看看。"
"是啊,等你熟悉了市长的工作,我们争取每个月都回去一趟。"我说道。
"那恐怕有点难,不过两个月回去一次还是可以的。"李明转头看了我一眼,"对了,你这学期怎么样?学生们听话吗?"
我们就这样聊着天,不知不觉就到了老家石河村。车子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颠簸前行,引来不少村民的注目。
"谁家来客人了?还开着小轿车呢!"路边几个老人好奇地张望着。
"好像是李教授家的儿子和儿媳回来了!"有认识我们的村民招手打招呼。
李明的父母听到动静,已经站在家门口等候。他们满脸笑容,看到我们下车,立刻迎了上来。
"回来啦!"李父激动地说,"这是什么车啊?这么气派?"
"桑塔纳,单位配的。"李明把礼物从后备箱拿出来,递给父母,"爸,您的咳嗽好些了吗?"
"好多了,好多了。"李父拍了拍胸口,"就是有点老毛病,不碍事。"
李母热情地拉着我的手:"芳啊,你们来也不提前打个电话,我好准备准备。"
"想给您和爸一个惊喜嘛。"我笑着说,"来,我们买了些补品,还有您爱吃的鱼肉。"
进屋后,李母张罗着准备午饭,我赶紧帮忙。李明则和父亲在堂屋聊天,院子里飘来他们的说笑声。
"明子,听说你在城里混得不错?"李父给儿子倒了杯茶。
"还行吧,就是个小公务员。"李明谦虚地说。
"村里人都说了,你现在可是副市长呢,在咱们这可不得了。"李父一脸骄傲,"我听隔壁老王说,他侄子在市政府上班,见过你几次呢。"
李明看了我一眼,小声说:"爸,前几天刚升了,现在是市长了。"
"啥?"李父一惊,差点打翻茶杯,声音提高了八度,"真的假的?市长?"
"爸,小点声。"李明连忙示意,"不想张扬,您和妈知道就行了。"
"好好好,不说,不说。"李父连连点头,但脸上掩饰不住的喜悦怎么也藏不住,"我李家祖坟冒青烟啦,出了个市长啊!"
中午,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李母准备了一大桌丰盛的家常菜。饭桌上,李父开始谈起了村里的近况。
"村里这两年不太平。"李父皱眉道,"有个叫张强的,在外面混了几年回来,带了几个外地人,在村里横行霸道。"
"张强?"李明放下筷子,"是不是村西头那家?以前那个调皮捣蛋的小子?"
"对,就是他。"李父点头,"现在可不得了,自称'强哥',村里人都怕他三分。"
"他干什么了?怎么让大家这么怕他?"我好奇地问。
李母放下碗,叹了口气:"他收保护费,谁家做点小生意都得给他钱。前几天王大爷家孙子不小心碰了他一下,就被打得住院了。"
"这么嚣张?没人管吗?"李明皱眉问道。
"谁敢管啊?"李父无奈地摇头,"听说他在镇上有关系,跟镇长沾亲带故,连村干部都不敢惹他。"
"村支书呢?周福来不是一向挺正直的吗?"李明又问。
"周书记?"李父冷笑一声,"他现在是张强的跟班,整天点头哈腰的,早没有以前的样子了。"
李明没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夹菜吃饭。但我看得出,他眉头紧锁,心里已经开始思考这件事了。
02
吃完午饭,李明提议去村里走走,看看老家的变化。我们沿着村里的主路慢慢走着,不时有认识的村民打招呼。
"那不是李教授家的儿子吗?现在在城里当官了?"
"听说都当上副市长了,了不得啊!"
"怪不得开着小轿车回来,这在咱们村可是头一份!"
李明只是笑笑,和村民们打招呼,并不多说什么。
"这几年村里变化不大啊。"李明看着两旁破旧的房屋和坑洼的土路,有些感慨,"城里的发展这么快,村里却还是老样子。"
"可不是嘛,"一个迎面走来的老人接话道,"现在的年轻人都往外跑,村里就剩我们这些老人了。"
李明停下脚步,和老人聊了几句,得知这几年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大多去城里打工了。而留在村里的人,日子并不好过,特别是自从张强回来后,村里的气氛更加压抑了。
"张强那小子,以前在村里就是个刺头,没想到出去几年回来,更不像话了。"老人压低声音,"听说他在外面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现在仗着有几个钱和几个打手,在村里横行霸道,连村干部都怕他三分。"
"没人管吗?镇里、县里都不管?"李明问道。
"管?"老人苦笑一声,"镇长是他姨夫,县里的人又不会来咱们这个小地方,谁管啊?"
李明皱起眉头,若有所思。
我们来到村口的小卖部,李明想买包烟。小卖部的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妇女,见到我们进来,热情地招呼:"是李教授家的儿子吧?听说在城里当大官呢!"
李明笑着摇头:"哪有,就是个普通干部。大妈,给我一包红塔山。"
"这烟可不便宜啊,一包得七块多呢。"老板娘边说边从柜台里拿出烟,"以前只有张强他们抽得起这烟。"
"张强经常来这买烟?"李明顺着话题问道。
"可不是嘛,"老板娘压低声音,"他带着那几个跟班,天天来我这儿拿烟拿酒,有时候给钱,有时候就说记账,欠了我好几百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要回来。"
正说着,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我们循声望去,看见几个年轻人围着一个卖菜的老人,似乎在争执什么。
"这是怎么了?"李明问小卖部老板娘。
老板娘赶紧压低声音:"那是张强和他的人,又在收保护费了。这几个月,村里但凡有点小生意的,都得给他交钱。"
李明皱起眉头,走到门口观察。我也跟了出去。
只见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穿着件夹克衫,头发梳得油光发亮,正指着老人的菜摊说话:"老规矩,一天十块钱,保你在这安安稳稳做生意。"
老人颤抖着说:"强哥,我这小摊子一天才赚十来块钱啊,交了十块,就剩不下什么了。能不能少收点?"
"规矩就是规矩。"张强冷笑,"少一分钱都不行。你要是不想做了,就直说,别在这儿浪费我的时间。"
"我不是那个意思,"老人连忙解释,"就是能不能少收点,五块钱行不行?"
"老头子,你耳朵聋了?"张强身边一个瘦高个子凶狠地说,"强哥的话听不见?十块就是十块,一分都不能少!"
这时,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从不远处跑来,站在老人面前:"你们凭什么收我爷爷的钱?这是敲诈!"
"呦,小子还挺有种。"张强眯起眼睛,"你知道我是谁吗?"
"我管你是谁!"年轻人激动地说,"我爷爷辛辛苦苦卖菜,凭什么给你钱?这里是中国,是讲法律的!"
"法律?"张强哈哈大笑,指着周围的村民,"你问问他们,在这个村里,谁的话最管用?"
周围的村民都低下了头,没人敢吭声。
"看见了吧?"张强得意地说,"在这里,老子就是法律!"
年轻人还想争辩,张强脸色一沉,对身边的人使了个眼色:"给他点颜色看看,让他知道厉害。"
两个年轻人立刻上前,一个一拳打在年轻人肚子上,另一个则反剪他的胳膊。年轻人疼得弯下腰,却咬牙不出声。
"松开他!"老人哭喊着,"别打我孙子,我给钱,我给钱还不行吗?"
张强这才满意地笑了:"这就对了嘛,早这样多好。记住了,明天继续十块钱,一分不能少。"
老人颤抖着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十块钱,递给张强。张强接过钱,随手塞进口袋,转身就要离开。
03
接下来的两天,我们走访了村里的亲友,听到更多关于张强的事情。他不仅收保护费,还垄断了村里的一些工程和生意,甚至勾结镇上的干部,无人敢管。
晚上,李明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我知道他在想什么,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想了,咱们只是回来看父母的,不要惹麻烦。"
"我就是想不通,"李明叹了口气,"怎么会变成这样?以前咱们村多和谐啊,现在却被一个地痞流氓搅得乌烟瘴气。"
"那你打算怎么办?"我问道。
李明沉默了一会儿:"我得了解清楚情况,看能不能帮上忙。"
"你别冲动,"我担忧地说,"那个张强看起来不好惹,而且他在镇上有关系,听说还和镇长有亲戚关系。"
"我知道,我会小心的。"李明安慰我,"别担心,我只是想了解情况,不会乱来的。"
第三天早上,李明起得很早,说要去拜访一下以前的同学。我知道他是想调查张强的事,但没有点破。
李明离开后,我帮着婆婆做家务,整理院子。中午时分,李明回来了,脸色有些凝重。
"怎么了?"我悄悄问他。
"情况比我想象的要复杂。"李明低声说,"张强确实和镇长有亲戚关系,而且这几年在村里投资了不少项目,手里有些实力。村干部们都被他收买了,没人敢管他。"
"那你准备怎么办?"我有些担心。
"我联系了市公安局的几个同事,让他们帮忙查查张强的底细。如果他真的有违法行为,我们就可以依法处理。"
"你注意安全。"我叮嘱道,"你现在是市长,可别在家乡惹出什么麻烦来。"
"放心吧,我有分寸。"李明拍拍我的手,"我不会冒险的。"
吃过午饭,李明又接了几个电话,每次通话都很久。我知道他在调查什么,但没有过多询问。
晚上,我们一家人正在院子里乘凉,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吵闹声。
"这是怎么了?"李父皱眉问道。
"不知道,好像是村东头的方向。"李明站起身,"我去看看。"
"别去,"李母连忙拉住儿子,"说不定又是张强在闹事,你去干什么?"
"妈,我就去看看,不会有事的。"李明安慰母亲,然后对我说,"你在家陪爸妈,我去去就回。"
我担忧地看着他:"你小心点。"
李明点点头,快步走出了院子。
过了大约半小时,李明回来了,脸色更加凝重。
"出什么事了?"我迎上去问道。
"张强又在欺负人了,"李明低声说,"这次是老王家的地被他看上了,说要强行买下来建厂房。老王不同意,他就带人去威胁。"
"那现在怎么样了?"
"周书记出面调停了,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他是偏向张强的。估计最后老王还是保不住那块地。"
李明说完,长叹一口气,转身进了屋。我知道,他心里已经有了决定。
第四天一早,我们刚吃过早饭,村支书周福来就来访了。他满脸堆笑,拎着一些水果和烟酒。
"李教授,嫂子,"周书记一进门就热情地打招呼,"听说明子回来了,特意来看看。"
李父冷淡地应了一声,没有起身。李明则客气地请周书记坐下,倒了杯茶。
"明子,听说你在城里工作不错啊?"周书记试探着问。
"还行吧,就是个小公务员。"李明谦虚地说。
"哪能啊,"周书记笑道,"村里人都知道,你可是当了副市长的人,了不得!"
李明笑而不答,只是问道:"周书记,我听说村里这两年不太平啊,怎么回事?"
周书记脸色一僵,随即又堆起笑容:"哪有的事,村里挺好的,发展得不错呢。"
"是吗?"李明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那为什么我听到很多村民反映,有人在村里收保护费,欺负老实人?"
周书记额头冒汗:"这个,可能有些小摩擦,但不是什么大问题。年轻人嘛,有时候难免冲动。"
"周书记,"李明放下茶杯,语气严肃起来,"我记得你以前是个好干部,怎么现在连村里的基本秩序都保不住了?"
周书记脸色发白,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最后,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明子,你是聪明人,有些事,你懂的......"
"我不懂。"李明直截了当地说,"身为村干部,你的职责是保护村民,而不是袒护欺负人的人。"
周书记尴尬地笑了笑,起身告辞:"那个,时间不早了,我就不打扰了。李教授一家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我说。"
周书记离开后,李父忍不住说:"明子,你这是要管村里的事?"
"爸,我不能眼看着家乡变成这样。"李明坚定地说,"放心吧,我有分寸。"
04
第四天下午,李明提议去村头的集市逛逛。我们走到半路,突然听到一阵吵闹声。
"这是怎么了?"我问路边一个村民。
"张强又在欺负人了。"那村民小声说,"这次是老王家的地被他强占了,说要建厂房。"
李明闻言,加快了脚步。我赶紧跟上。
循声走去,我们看到一块空地上,张强带着几个人,正和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争执。老人手里拿着地契,激动地说着什么。
"老东西,别敬酒不吃吃罚酒!"张强粗暴地推了老人一把,"这块地我看上了,给你一千块钱,已经够意思了!"
"这是祖宗留下的地啊!"老人悲愤地说,"我家世世代代都靠这块地吃饭,怎么能卖?"
"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张强一挥手,他的手下就要上前动手。
李明大步走向冲突现场,张强见有人靠近,转身怒视。李明西装革履的形象与村里格格不入,引起张强警觉。
张强挑衅道:"哪来的外地人敢管闲事?"李明站定,目光如炬,却没有立即亮明身份。此时村民们纷纷围观,空气中弥漫着一触即发的紧张氛围。
妻子王芳在人群中紧张地看着这一幕,手心冒汗。
张强上下打量着李明:"你是谁?敢管老子的事?"
李明平静地说:"住手,欺负老人算什么本事?"
"呦,还挺硬气。"张强冷笑一声,向前迈了一步,"你知道我是谁吗?在这个村子里,老子说的就是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