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均为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图片均源自网络,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每月六千的退休金,母亲过得比贫困户还要节俭。

丈夫常埋怨她来我家从不带像样的礼物,可当他推开母亲离开后的房门,看到那封信和那张银行卡时,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原来,母亲的节俭竟是为了给我们准备一份特殊的"嫁妆"。



01

从小到大,母亲的生活方式就像一本精打细算的账本。即便现在每月能领到六千元的退休金,她依然保持着近乎苛刻的节俭。

住在郊区一间老旧的两居室里,家具都是上个世纪的老物件,电视还是那种沉重的大肚子显像管。

每次我劝她换新的,她总是说:"能看就行,换新的多浪费。"

我和丈夫李明宇住在城区的滨江华府,那是一个中高档小区。他在金融公司做中层管理,我在事业单位工作,虽说不是大富大贵,但生活无忧。

每当母亲来看我们,总是空着手来,最多提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她自制的点心。有时是南瓜饼,有时是红豆糕,都是用最便宜的原料做的。

丈夫对此很是不满,常在我耳边抱怨:"你妈每个月有六千退休金,也不知道都存到哪里去了。来看女儿连份像样的礼物都不带,就那些自己做的点心,也太寒碜了。"

说这话时,他的眉头总是皱得很紧,仿佛母亲的节俭是一种罪过。

记得有一次,母亲来我们家,看到我们家的新电视机,她第一句话就是:"这得多少钱啊?买这么贵的做什么?"

丈夫当时就沉下了脸:"阿姨,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总不能还看您那种老古董电视吧?"

母亲被他这么一说,脸上有些难堪,但还是笑着圆场:"是是是,我这人就是老思想,你们别介意。"

可是从那以后,她来我们家就更少了,似乎害怕自己的言行会惹人不快。

其实我知道母亲不是不懂人情世故,而是她骨子里刻着那种艰苦朴素的性格。

退休前,她在市郊的实验中学教语文,教了整整三十二年。那时候,她总是把最好的都留给我,自己却过得很是节俭。

现在想来,那些年她一个人把我拉扯大,不知道吃了多少苦。

但丈夫不理解这些。在他看来,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就应该及时行乐,不该那么抠抠搜搜的。

每次看到母亲把吃剩的外卖一点点收进保鲜盒,他就会露出不耐烦的表情:"阿姨,您就别收了,这点剩饭有什么好存的。"



临近春节时,看着朋友圈里其他人都在晒与父母团聚的照片,我心里愈发不是滋味。

母亲自从退休后,每个节日都是一个人过。想到这里,我终于鼓起勇气给母亲打电话:"妈,今年来我们家过年吧,一个人在家多冷清。"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久到我以为信号断了。最后,母亲轻声说:"不用麻烦你们了,我自己过挺好。"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犹豫,似乎是怕给我们添麻烦,又似乎是怕遭到冷遇。

我知道母亲是在顾虑什么,但还是坚持道:"来吧,家里地方大,您住我们书房就行。过年了,一家人在一起才像个年。"

在我的一再坚持下,母亲终于答应了。

母亲来的那天,外面下着小雨。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棉袄,手里提着一个旧旅行包和一个装着点心的塑料袋。

我远远地就看见她在小区门口东张西望,那个瘦小的身影在雨中显得格外单薄。

丈夫站在门口,脸上明显露出了不悦的神色。我赶紧跑下楼去接母亲,帮她打伞。

路过楼下水果店时,母亲停了下来:"要不要买点水果?"我看出她是想弥补空手来的尴尬,连忙说:"家里有水果,不用买了。"

进了家门,母亲显得有些拘谨,小心翼翼地脱下湿漉漉的鞋子,生怕把地板弄脏。"

妈,您老远来,怎么什么都没带啊?"丈夫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嘲讽。母亲笑了笑,从塑料袋里拿出点心:"这是我自己做的南瓜饼,还热乎着,你们尝尝。"

02

丈夫冷哼一声,转身进了书房。我看着母亲略显尴尬的表情,心里一阵难过。

晚上,丈夫躺在床上对我说:"你说你妈是不是太抠门了?每个月六千块钱的退休金,来看女儿连个水果都不买,就带些自己做的点心,这像什么话?"

我试图替母亲解释:"妈她就是习惯了节省,你别往心里去。再说她做的点心也挺好吃的。"丈夫却更加生气:"节省?我看是抠门!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计较,家里也不是揭不开锅,何必呢?真是让人受不了。"

母亲在我们家的日子并不好过。每天早上,她都会早早起来,轻手轻脚地收拾房间。

看到我们开着暖气还穿短袖,就会轻声说:"穿多点好,别着凉了。"看到我们点的外卖剩了一些,就会默默收起来放进冰箱。这些在丈夫眼里都变成了难以忍受的"絮叨"。

有一天中午,我们点了份外卖,母亲看着价格标签愣了好久:"一份炒面要三十八?在我们那儿只要八块钱。"

丈夫放下筷子,脸色变得很难看:"妈,现在不比从前了,您就别总拿过去的价格比较了。"

母亲连忙点头:"对对对,是我多嘴了。"说完,她快速扒了两口饭,就回房间去了。

晚上我去看她,发现她在偷偷抹眼泪。我心疼地问:"妈,您怎么了?"她摇摇头:"没事,就是觉得自己老了,什么都不懂了。"

年夜饭那天,我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有红烧鱼、白切鸡、清蒸虾,还有母亲最爱吃的红烧肉。

可母亲看着满桌的菜肴,却皱起了眉头:"做这么多干什么?吃不完多浪费。"

这句话就像一根导火索,彻底点燃了丈夫的怒火。



"妈,您就不能别总管这些吗?过年图个热闹,做多点怎么了?您就不能让我们轻松过个年?"丈夫的声音里充满了不耐烦。

母亲愣了一下,放下筷子,低着头一言不发。

那顿年夜饭,我们几乎是在沉默中度过的。电视里放着春晚,但谁也没心思看。

吃完饭,母亲执意要去刷碗。我看见她在水池边弯着腰,肩膀微微发抖,不知是因为水太凉,还是因为心里难过。

第二天一早,我起床时发现母亲已经收拾好了行李。我慌忙问她:"妈,您这是要走?"

母亲点点头:"我在这里,你们过年也不自在,我还是回去好了。这里毕竟是你们的家,我一个老太太,处处都不合时宜。"

我想挽留她,可母亲已经决意要走。

临走前,她悄悄塞给我一个信封:"等我走后再看。"说完,她便提着那个旧旅行包离开了。看着她落寞的背影,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母亲走后,丈夫反而松了一口气:"总算清静了。"我打开母亲留下的信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