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十二月,辽世子朱恩鑙上奏朝廷,称长阳王府庶人朱豪坨之子朱恩铩:“潜结军余,为非害人”。大明朝廷也很头疼,都已经是庶人了,你说我还能怎么办?
最终礼部也只能告诫朱恩鑙,让他对朱豪坨父子“严加约束”。明代辽藩子孙众多,作奸犯科之徒极多,光是庶人就有三家。那么这些人在明宪宗成化年间都有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荆州古城
辽简王一脉
明代首封辽王朱植,开国太祖朱元璋第十五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卫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辽王,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之国辽东广宁(今辽宁北镇)。
靖难战争后,朱植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年底正式改迁荆州,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去世,谥曰简。辽简王子嗣昌盛,故而荆州辽藩也是故事不断。
- 长阳王
朱贵烚,辽简王次子,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封长阳王,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进封辽王,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削爵废为庶人,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去世。
明宪宗朱见深画像
朱豪㙷,辽庶人嫡长子,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恢复宗室身份,封辅国将军。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的时候,辽王朱豪墭上奏朝廷,称晋藩永和王、宁藩弋阳王都以罪废,现在蒙陛下开恩复爵。大家都是太祖皇帝子孙,能不能让长阳王也复爵?
先是长阳王贵烚以罪降为庶人,卒。其子豪㙷,天顺初封辅国将军。累乞承袭,不许。至是辽王豪墭为之请,且援弋阳、永和二王例。上以其父被罪时豪㙷方幼,故有是命。方长阳以罪废,印已进缴入内。仍命有司遣赐之。—《明宪宗实录卷一百三十八》
当初永和王朱美坞的罪行和朱贵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连他的儿子都能复爵,宪宗自然也不好拒绝辽王的请求。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九月,辅国将军朱豪㙷进封长阳王。
朱豪坨,辽庶人庶次子,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恢复宗室身份,封奉国中尉。但是到了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朱豪坨因为辱骂嫡母与兄长,又被废为庶人。
朱豪坨父子居住的辽简王墓园
宪宗即位后,念其生活艰难,每年赐食米一百石。到了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眼见得朱豪坨长子朱恩铩无力筹措婚嫁费用,朝廷又特赐食米一百石。
- 远安王
朱贵爕,辽简王第三子,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封远安王,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因为“父薨不奔丧”的罪名,被削爵废为庶人。
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的时候,翰林院学士倪谦获罪戍边,起因在于为朱贵爕说好话。倪谦的夫人,和朱贵爕的生母都是开国元勋武定侯郭英的后人。于是这位前远安王让女婿魏玉等人找到倪谦,请他为自己说好话,希望能够因此复爵。
武定侯郭英画像
未曾想倪谦在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主持顺天府乡试之时,得罪了权贵,有人借机将他扳倒,魏玉等人也被罢职。
宪宗即位后大赦天下,辽王朱贵(火受)据此上奏朝廷,魏玉等人得以官复原职。消息传到倪谦耳中,他老人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情,向新天子乞恩,也得以复职闲住。
下锦衣卫狱,不胜考讯,遂自诬服,坐除名戍边。今幸遇登极,恩释为民,而事未辨白,乞置对以雪冤抑。—《明宪宗实录卷十七》
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分析过,朱贵爕身为辽简王嫡子,他很有可能是中了那位庶出二哥的算计。兴许正因为如此,朱贵爕的庶人生活过得十分滋润,居然有一千石的岁禄。不知道远在兰州,只有五百石岁禄的肃王听到以后,会不会哭晕在王府里面。
荆州古城
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朱贵爕去世,享年六十八岁,岁禄随即住支。要知道朱贵爕闲来无事,生了一大堆子女,没了这笔收入,大家都要喝西北风。故而朱贵爕的小妾郑氏向朝廷哭穷,宪宗特赐六百石。
壬子,辽府奉国中尉豪墇生母郑氏奏:“故夫远安王贵爕,以罪降为庶人,岁仍给米一千石。夫故以后住支,家口无以养赡。乞如先年给赐庶人贵烚妻曹氏例,仍赐食米千石。”上命与六百石,米、钞兼支。—《明宪宗实录卷四十九》
朱豪堥,远安王嫡长子,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恢复宗室身份,封辅国将军。在为父亲多方奔走以图复爵失败后,朱豪堥也只能认命,把心思放在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上面。
明代亲王府大门
比如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的时候,朱豪堥先是请求用二十名仪从换五名校尉,接着又请求将禄米“与民兑支”,而不在“官仓支给”。
这两件事情我们可以说道说道。二十人换五个人,看上去吃亏,其实是占便宜。因为所谓的仪从,都是有一些囚犯来充任,既不安全,又容易跑路,当然比不上良家子出身的校尉。这一点问题不大,朝廷同意了。但后者被户部驳回,因为从官仓发禄米,可以更好地拿捏宗室,文官们绝不会放弃这项权力。
- 巴东王
朱贵煊,辽简王第五子,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封巴东王,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与远安王一起被削爵废为庶人,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去世。
宪宗朱见深剧照
朱豪圢,巴东王庶长子,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恢复宗室身份,封辅国将军,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去世。朱恩镑,朱豪圢嫡长子,封奉国将军。由于年幼未曾给禄,朝廷每年特赐其母樊氏食米二百石。
壬寅,命给辽府故辅国将军豪圢夫人樊氏食米二百石。樊氏嫡长子恩镑已封奉国将军,而幼未给禄,乞以所赐米二百石内免折钞,故有是命。—《明宪宗实录卷一百一十》
- 松滋王
朱贵烆,辽简王第八子,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封松滋王,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去世,谥曰安惠。
朱豪垔,松滋安惠王嫡长子,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袭爵。
- 益阳王
朱贵烰,辽简王第九子,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封益阳王,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去世,谥曰安僖。
荆州古城
朱豪㙨,益阳安僖王嫡长子,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袭爵,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二月去世,终年三十二岁,谥曰懿简。
朱恩铜,益阳懿简王长子,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四月袭爵。
- 湘阴王
朱贵焻,辽简王第十子,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封湘阴王,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十一月去世,享年五十五岁,谥曰安僖。
朱豪壧,湘阴安僖王嫡子,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袭爵。
- 衡阳王
朱贵㷂,辽简王第十一子,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封衡阳王,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去世,谥曰庄和。
朱豪㙫,衡阳庄和王嫡长子,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袭爵。
- 应山王
朱贵㸎,辽简王第十二子,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封应山王,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去世,谥曰悼恭。
朱豪(土寰),应山悼恭王嫡长子,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袭爵。
- 宜城王
朱贵㸅,辽简王第十三子,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封宜城王。
皇明祖训
到了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的时候,朱贵㸅六十二岁,王妃六十岁,身边唯有庶子朱豪坅一人。辽王朱豪墭发声,请求按照《皇明祖训》中亲王庶长子封世子的规矩,立堂弟朱豪坅为郡王长子。此事在其他亲藩之中早有成例,所以宪宗当即允准。
今宜城王贵㸅年六十二,妃程氏年六十,无嫡子,止有庶长男镇国将军豪坅一人。欲援亲王世子事例改封为长子,其妻杜氏封为长子夫人,其将军禄米罢给。—《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四十四》
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朱贵㸅去世,谥曰康简。
朱豪坅,宜城康简王长子,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三月袭爵。
- 枝江王
朱贵熠,辽简王第十四子,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封枝江王,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去世,谥曰庄惠。
明代王府一角
朱豪壂,枝江庄惠王长子,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袭爵,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去世,谥曰靖僖。
朱恩钱,枝江靖僖王嫡长子,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九月袭爵。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三月,庄惠王妃冯氏去世。朱恩钱上奏朝廷,想为祖母修一座气派的大墓,再将祖父改迁合葬。宪宗认为不合规矩,哪有以夫从妻的道理?
丙子,辽府枝江王恩钱以祖母庄惠王妃冯氏卒,乞择地造坟,迁改祖庄惠王合葬。诏不必迁改,只于王旧坟添圹合葬之。—《明宪宗实录卷五十二》
- 沅陵王
朱贵燏,辽简王第十五子,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封沅陵王,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谥曰恭宪。
朱豪塶,沅陵恭宪王嫡长子,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九月袭爵。
- 衡山王
朱贵煘,辽简王第十九子,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封衡山王,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九月去世,享年五十九岁,谥曰恭惠,无嗣国除。
宪宗朱见深画像
当时恭惠王妃陈氏向朝廷上奏,请求以衡阳庄和王次子、镇国将军朱豪邽为继嗣,然后进封为衡山王。对此宪宗的态度很明确,过继可以,袭爵不可!
诏曰:“祖宗旧制,王爵至重。前此未有以从子袭封者,朕何敢专?且豪邽即系衡山王侄,同气至亲。只以将军承继宗祀,管理府事,何不可乎?若从其请,则是衡阳之子有二王矣。违祖训而徇私情,朕不为也!其已之。”—《明宪宗实录卷一百九十六》
- 蕲水王
朱贵熡,辽简王第二十子,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封蕲水王,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十一月去世,终年四十五岁,谥曰靖和。
朱豪坴,蕲水靖和王长子,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九月袭爵,夫人黄氏进封为蕲水王妃。
结语:话说辽王朱豪墭有些不讲究啊,朱豪㙷能复爵长阳王,朱豪堥、朱豪圢为何不能复爵远安王和巴东王呢?莫非真的因为远安王是嫡子,辽王殿下不敢让他的后代恢复爵位?
那么包括朱豪墭在内的兴山王后代,都还有哪些故事呢?我们放在下篇之中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