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4月,国军飞行员徐廷泽称自己头疼得厉害,便留在卧室休息。
实际上,他头疼是假,主要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收听祖国大陆对台湾广播的节目。
当时,大陆对台湾的态度已变得十分温和。中央领导层考虑到,若能让台湾的军民通过起义的方式回归祖国,与家人团聚,那将是极好的事。
随后,徐廷泽收听到这样的消息:“家里的亲人们都盼着你们能早日回家……到时候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你们一些奖励…… ”
听完这些话,徐廷泽当即下定决心,这些天一直盘算的事,终于要付诸行动了。
于是,就在当年6月,他在飞行训练途中突然调转方向。紧接着,国民党方面传出消息:“有一架我方飞机正在进行常规训练,因天气恶劣,失去联系。”
在大陆,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传达叶剑英的话:祖国的大门为你敞开,欢迎你回来。
那么,徐廷泽究竟是如何回到祖国的?他的归来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风光的飞行员、转变的开始】
徐廷泽一九二八年在重庆黔水呱呱坠地。
重庆长时间以来都是国民党的一个重要政治中心,就像国民党的第二个家一样。在这种背景下长大的徐廷泽,对国民党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另外,因为家里条件挺好,徐廷泽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
后来,抗日战争打响了,国民党开始大力号召大家去当兵。徐廷泽心里满怀着对国家的热爱,也决定去参军,为国家出力,把敌人赶出去。
徐廷泽那会儿可没意识到,抗日战争眼看就要收尾了。国民党拼命给军队加人,其实就是为了在以后挑起内战。
徐廷泽1945年那会儿加入了国民党陆军,由于他肚子里有点墨水,没多久就被提拔去当电台排长了。
后来,在解放战争那会儿,他因为这事儿就没直接跟咱们军队交手。
在解放大战那会儿,蒋介石带领的国民党军队败得一塌糊涂。但他这人吧,就是不甘心,琢磨着要占着台湾当自己的地盘,于是带着一大堆兵马就过去了,徐廷泽也跟着去了台湾。
离开家乡后,徐廷泽心里老惦记着老家和亲人们。但那时候,海峡两边的情况挺紧张的,徐廷泽在这种氛围里,也没法开口提回大陆的事儿。
后来他不想再这样混日子了,就决定去考台湾空军官校,正式开始学习怎么开飞机。
1955年那会儿,徐廷泽完成了空军学校的学业,紧接着就参军了,一开始是当见习教官,后来还做了飞行员啥的。
他的飞行本事真的很厉害,不管是平时的训练还是出去执行任务,他都能出色完成,总是比别人强上一截。
没多久,他就在国民党空军队伍里崭露头角,成了大家公认的“空中明星”。
蒋介石很想留住像徐廷泽这样有能力的人,所以他特地在英模大会上表扬了徐廷泽,还跟他说,等徐廷泽结婚时,会送他一万台币,并且还会建个“英雄馆”。
蒋介石这么做,主要就是想让像徐廷泽这样有能力的年轻人,能在台湾踏踏实实地过日子、谋发展,别再老想着大陆那些往事了。
优渥的境遇,确实曾让徐廷泽把家乡和亲人抛到了脑后。
乡愁这东西,真是说来就来。一到晚上没啥动静的时候,或者是月亮挂得老高的时候,再就是碰到那些传统的节日,徐廷泽心里头就总会浮现出老家的模样,还有那些亲人的面孔,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有次,他在路边书摊瞅见一张《中国美景山水图》,画里头的阿蓬江清亮亮的,山林也是绿油油的,跟他小时候脑袋里记的那副景儿一模一样。
从那以后,徐廷泽这个年轻人,心里头就一直放不下他的老家,老想着要回去。
【国军的腐败、徐廷泽下定决心返大陆】
要不是心里头对家乡想得慌,徐廷泽可能不会豁出命去搞“起义”。说到底,让他铁了心这么做的,是国民党那边的一堆不公平待遇。
起义结束后,他有过这样的表述:
国民党政府对外丢失权益,让国家蒙羞,对内则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大灾难。
他为啥对国民党那个样子?说起来是因为1962年国民党在军队里头搞的一次“忠诚”大审查。
那时候,蒋介石察觉到军队里不少人心里开始想家了,为了避免队伍闹出乱子,他就搞了个“忠诚”大考察。
在这次的全面检查行动中,我们强调对上级保持绝对的尊重与服从,不容许有任何的微词。同时,任何与我党有过交往的人员,都将被细致入微地筛查,以防范潜在的“间谍”活动。
徐廷泽呢,他之前在淮海战役里被我军抓到了。但那时候,我们看他不像是直接上前线打仗的,所以很快就让他走了。
这事儿本来挺平常的,但徐廷泽以前一块儿干活的“老伙伴”赵某,却记得清清楚楚。
说白了就是“出名了麻烦就多”,那时候的徐廷泽,在空军里可是个“大明星”,未来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