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1996年,我刚当上营长不久,发现一个内向的农村战士李明在深夜偷偷学习。我鼓励他参加军校考试,没想到他真的考上了。
此后,我们各自奔忙于军旅生涯,联系渐渐减少。
26年后的一次退役军人座谈会上,没想到他竟给了我个大大的惊喜!
01
1996年春天,天气刚刚转暖,我正式接任某步兵团三营营长。那年我28岁,是团里最年轻的营级干部。
交接仪式上,团长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张,组织把三营交给你,是对你的信任,也是考验。现在部队正处于改革期,任务重、压力大,希望你能带出一支过硬的队伍来。"
接过营长印章的那一刻,我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忐忑的是肩上的担子突然重了许多。
三营在团里一直是个"老大难",上任第一天,我就发现问题不少:训练成绩靠后,内务卫生一般,官兵之间也缺乏凝聚力。
更让我头疼的是,三营的几位连长资历比我老,对我这个"毛头小子"多少有些不服气。
"看来得拿出点真本事来!"回到营部宿舍,我暗下决心。
第二天,我召开了营部骨干会议。
"同志们,我知道大家对我有疑虑,毕竟我年轻,资历也浅。但请相信,我会用实际行动赢得大家的信任。从今天起,我会跟着每个连队轮流训练,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亲自了解咱们营的情况。"
接下来的日子,我风雨无阻地参加各连的训练。每天5点起床,和战士们一起出早操;白天跟着不同的班排进行战术训练;晚上加班研究训练计划和管理方案。
一个月下来,我掉了近十斤肉,但也摸清了三营的家底,更重要的是初步赢得了官兵们的尊重。
五月中旬的一天,我在二连检查内务时,发现一位名叫刘强的下士对我有些躲闪。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他家里的老母亲生病住院,需要一笔手术费,但他不好意思开口请假。
"战士的事就是我的事。"当天晚上,我带着刘强去了医院,垫付了五千元手术费,又帮他办好了探亲手续。
这件事很快在营里传开,战士们看我的眼神也不一样了。小事解决了,我开始着手处理更大的问题——提升三营的训练成绩。
我参考了其他优秀部队的训练方法,结合三营的特点,制定了一套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同时,我鼓励各连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大家的训练热情。
"张营长,你真是拼命三郎啊!"一天晚上,一营长老王来我宿舍串门,看我还在研究训练数据,不禁感叹道。
"没办法,要想让三营有变化,我得先拿出点样子来。"我递给他一支烟,苦笑道。
老王吐了个烟圈:"你这股劲头挺好,但要注意身体。对了,听说你最近在抓战士的理论学习?"
"是啊,咱们军队正在向科技化、信息化转型,不光要练体能和战术,理论学习也不能落下。"
"有道理。"老王点点头,"不过,别太理想化,有些兵就是头脑简单,学不进去。"
"话不能这么说,每个战士都有潜力,关键看咱们怎么引导。"我认真地反驳道。
就这样,在不断的摸索和努力中,我的营长生涯正式开始了。
02
夏天的夜晚,军营里依然燥热。
为了检验三营在夜间的应急反应能力,我安排了一次突击夜训。当晚10点,警报响起,全营官兵迅速集合、领装、出发,向预定地点进军。
训练结束后已是凌晨一点多。按理说,官兵们应该都已休息,但当我路过四连的营房时,发现一个帐篷里还亮着微弱的光。
出于好奇,我轻轻掀开帐篷,发现一名战士正趴在被窝里,借着手电光看书。听到动静,那战士猛地坐起来,紧张地敬了个礼:"报告营长,四连三班战士李明!"
"你怎么还没睡?"我压低声音问道。
"报告营长,我...我在看书。"李明有些紧张地回答。
我看了看他手中的书,是一本《现代军事理论基础》,已经翻得有些破旧了。
"这么晚了还在学习?"我有些意外。
"是...白天训练太忙,只能利用休息时间。"
"你对军事理论感兴趣?"
李明点点头,眼睛里闪着光:"我想多学点东西,如果有可能...将来能考个军校。"说完,他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我让李明穿好衣服,带他到了营部办公室。
"你是哪里人?"倒了杯水递给他,我坐下来问道。
"四川农村的。"李明接过水,谢了一声,"我家在大山里,父母都是种地的。"
通过交谈,我了解到李明高中毕业后就入伍了,在部队已经两年。他性格内向,平时话不多,训练成绩中规中矩,并不特别出众,所以之前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
"你为什么想考军校?"我问道。
李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坦诚地说:"我不想回农村,想有更好的发展。而且,我真的喜欢军队这个大家庭。"
他的眼神清澈而坚定,让我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
"那你知道考军校需要准备什么吗?"
李明摇摇头:"我只是有这个想法,但不知道从何开始。连里其他战友都说我想太多,劝我老老实实当兵就行了。"
"他们错了。"我认真地说,"有梦想是好事,关键是要行动起来。这样,明天你把高中课本和最近的笔记拿来,我帮你看看,再给你一些建议。"
李明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真的吗?谢谢营长!"
送李明回去后,我久久不能入睡。这个安静的小伙子身上有一种韧劲,让我很欣赏。既然他有这个心,我何不推他一把呢?
李明如约带来了他的学习材料。
翻看他的笔记,我发现他的文化课基础还不错,特别是数学和物理,但英语较弱。军事理论方面,他自学了一些,但缺乏系统性。
"李明,你的基础不错,但要考军校,还需要系统规划。"我给他列了一份学习计划,"首先要补英语,然后是军事理论和政治。此外,军校还看重体能和实战能力,这些你也得加强。"
"可是,训练和值班占去了大部分时间。"李明有些担忧。
我拍拍他的肩膀:"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会和你们连长沟通,在不影响正常训练的前提下,给你安排一些学习时间。"
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关注李明的表现。通过观察,我发现他确实是个好苗子:执行力强,思维清晰,就是有点缺乏自信,在集体中总是不太引人注目。
一次射击训练后,我特意把李明叫到一边。
"你射击姿势有点问题,这样会影响精准度。"我示范了正确的持枪方式,"调整一下试试。"
李明按照我的指导调整后,成绩果然提高了。
"看,其实你的基本功不错,就是细节需要调整。"我鼓励他,"军校很看重这些基本功。"
"营长,您真的认为我有可能考上军校吗?"李明犹豫地问道。
"当然!"我斩钉截铁地说,"但前提是你自己要相信这一点。"
李明用力地点了点头,眼神中的不确定逐渐被坚定所替代。
03
从那天起,我定期抽时间指导李明学习。每周二和周四的晚上,李明会来营部办公室,我们一起研究军事理论、解答文化课难题。
"张营长,你最近对那个李明格外关照啊。"一天,政治教导员王军半开玩笑地问我。
"他是个好苗子,有心考军校,我想帮帮他。"
王军吸了口烟:"现在的兵大多想着服完兵役就回地方上找工作,像李明这样有上进心的确实不多。不过,你别太费心思了,万一考不上,对你对他都是打击。"
"试一试又何妨?总比不试好。"我笑着回答。
但事情并不总是那么顺利。10月份的一天,李明来找我时,情绪明显低落。
"怎么了?"我问道。
"班里有人说我装模作样,想出风头。"李明低着头,"连长也说我分心太多,不专注训练。"
我叹了口气,这种情况在预料之中。军营里崇尚集体主义,像李明这样"特立独行"的,难免会遭遇一些不理解。
"李明,任何选择都有代价。你想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就得承受一些压力。关键是你自己怎么想。"
李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我不会放弃的,营长。"
我欣慰地点点头:"好样的。至于训练,你更要加倍努力,不能给别人留下把柄。这样,我找个机会和你们连长谈谈。"
第二天,我把四连连长叫到办公室,谈了李明的情况。
"老实说,我不太看好他考军校的事。"连长直言不讳,"他文化课可能不错,但实战能力一般,领导才能也不突出。"
"每个人有不同的发展路径。"我耐心解释,"李明不是当连长、排长的料,但他思维缜密,适合做参谋或技术岗位。军队需要各种人才,不是吗?"
经过协商,连长同意在不影响正常训练的前提下,给李明一些额外的学习时间。同时,我也提醒李明,一定要处理好学习和训练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
冬天来临,训练强度加大,李明的学习时间被挤压。有一次,他连续几天没来找我,我去四连了解情况,才知道他因为训练过度劳累,加上熬夜学习,病倒了。
医务室里,我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李明,既心疼又生气。
"你这是何必呢?身体垮了,什么都完了。"
"对不起,营长,我只是怕跟不上进度。"李明虚弱地说。
我摇摇头:"学习是马拉松,不是短跑。适当休息也是提高效率的方法。"
这件事后,我帮李明重新调整了学习计划,把重点放在查漏补缺上,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重点突破。
1997年初,军校招生简章下发,我和李明一起研究了报考条件和考试内容。
"今年你主要冲刺国防大学和陆军指挥学院。"我分析道,"前者偏理论研究,后者偏实战指挥,都比较适合你。"
随着考试日期临近,李明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天晚上,他来找我,神情焦虑。
"营长,我怕自己考不上,辜负了您的期望。"
我递给他一杯水:"别想那么多,尽力就好。再说,这是你自己的梦想,不是为了我。"
"可是,如果没有您的帮助,我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
我笑了笑:"那就更要好好考了,不然我这一年的投入岂不是打了水漂?"
李明也笑了,紧张的情绪缓解了不少。
04
1997年5月,军校考试如期而至。
考试前一天晚上,我把李明叫到办公室,给了他一盒巧克力。
"明天考试,大脑需要糖分。"我半开玩笑地说。
李明接过巧克力,眼圈有些发红:"营长,不管结果如何,我都要谢谢您这一年来的指导。"
"行了,别说这些。"我拍拍他的肩膀,"记住,考场上遇到不会的题目,先跳过去,做完会做的再回头。时间分配要合理,特别是英语部分,不要在一个题目上纠结太久。"
"我记住了。"李明郑重地点头。
"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你已经比一年前进步了很多,无论结果如何,这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送走李明后,我也有些紧张。这一年来,我投入了不少精力帮助他,内心自然希望他能成功。但军校的招生名额有限,竞争激烈,成败与否真的很难预测。
考试结束后,李明的情绪有些低落。
"感觉考得一般,尤其是英语部分,有几道题没把握。"他忐忑地说。
"正常现象,等结果吧。"我宽慰他,同时也在暗自担心。
接下来的日子,李明继续正常训练,但明显心不在焉。每次看到通讯员送文件来,他都会紧张地抬头望一眼。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期待已久的录取通知下达到团部。
我正在操场检查训练,参谋长匆匆跑来:"张营长,好消息!李明考上国防大学了!"
我一时愣住,继而狂喜:"真的?太好了!他人呢?"
"还在训练,估计还不知道这个消息。"
我立刻赶到四连的训练场,远远看到李明正在进行战术动作训练。
"李明!"我大声喊道。
李明抬头看见我,快步跑来立正敬礼:"营长好!"
我没有立即宣布结果,而是故作严肃:"你最近训练态度不够认真啊。"
"对不起,营长,我..."
"行了,"我忍不住笑了,"恭喜你,国防大学录取通知已经到了!"
李明先是一愣,随后脸上的表情由惊讶转为狂喜:"真的吗?我考上了?真的考上了?"
"千真万确!"我拍拍他的肩膀,"你做到了!"
李明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眼睛湿润了。周围的战友也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祝贺。连长走过来,笑着说:"小子,没想到你真考上了,给咱们连涨脸了!"
当晚,营里为李明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庆祝会。我举起杯子,感慨道:"李明能考上军校,靠的是他自己的努力和天赋。我只是适时给了他一点引导和支持。希望他在军校继续努力,将来为部队作出更大贡献。"
9月初,李明要启程去北京报到了。临行前,他专门来向我告别。
"营长,您有什么嘱咐吗?"他恭敬地问。
我想了想,认真地说:"军校和部队不一样,你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但我相信,你能够克服这些困难。记住,无论遇到什么状况,都要保持初心,不忘当初为什么要考军校。"
李明郑重地点头:"我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去吧,未来是你们年轻人的。"我微笑着送别了这位曾经的"问题战士",心中既有成就感,又有一丝不舍。
火车缓缓驶出站台,李明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车窗后。我不知道,这一别,竟是二十多年的天各一方。
05
李明离开后,我继续我的营长生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三营在我的带领下逐渐成为团里的先进单位,我也因为工作成绩突出,于2000年被提拔为团副参谋长。
2003年,我调任某军分区任职,开始了新的工作。军分区的工作节奏不同于一线部队,更多的是协调和管理,但我依然保持着在部队养成的雷厉风行的作风。
偶尔,我会收到李明的来信或电话。他在军校的表现不错,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总部机关。
后来他又考上了军事科学院的研究生,专攻军事战略。再后来,联系逐渐减少,只在春节等重要节日偶尔互通问候。
2015年,我到了退役的年龄。送别仪式上,老战友们依依不舍,我也满是感慨。脱下穿了三十多年的军装,心中五味杂陈。
退役后,我回到了老家——一个美丽的江南小城。利用多年在军队积累的经验和人脉,我开了一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为退伍老兵提供就业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
刚开始,服务中心运营得不错。但随着时间推移,各种问题逐渐显现:场地租金上涨,政策支持不足,资金周转困难。到2020年,中心已经入不敷出,我不得不动用个人积蓄维持运营。
"张哥,要不咱们关了吧?"我的老战友、中心副主任老李劝我,"你也操心好几年了,身体都熬坏了。"
"再坚持一段时间。"我没有放弃,"很多老兵还需要这个平台。"
2022年初,一个意外的电话打破了平静的生活。是军区政治部的工作人员,说要邀请我参加一个在省城举办的退役军人座谈会。
"张营长,您在部队时培养了不少人才,上级想听听您的经验。"电话那头的年轻人很客气。
我有些意外:"我已经退役多年了,哪有什么经验可谈?"
"首长特别点名要您参加。"对方坚持道。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答应了下来。
座谈会定在7月中旬。当天一早,我换上珍藏多年的退役军人礼服,坐了两个小时的大巴来到省城。
会场设在军区礼堂,装饰得庄重而简洁。会议还未开始,礼堂里已坐了不少人,大多是各个年龄段的退役军人,也有一些现役军官。
"老张!"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我转身一看,是我在军分区时的老搭档王德明,现在已是正师级退休干部。
"老王!你也来了?"我惊喜地和他握手。
"听说是表彰退役军人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我作为省退役军人协会的负责人,自然要来捧场。"王德明笑着说,"对了,听说这次有大领导出席,规格很高啊。"
"是吗?什么级别的?"我有些好奇。
"好像是军区的副司令员,具体是谁我也不清楚。"
就在我们交谈时,会议工作人员开始组织大家就座。我和王德明找到各自的位置坐下。前排是领导席,摆放着几个写有职务的桌牌,但人还没有到场。
九点整,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首先是军区政治部主任讲话,然后是几位退役军人代表发言。
我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一些要点,准备等下轮到自己发言时用上。
"下面,有请军区副司令员讲话。"主持人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
随着主持人的引导,一位身材挺拔、神采奕奕的中将军衔军官走上了主席台。
当李明将军走上台前的那一刻,我却顿时瞪大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