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疾控局消息,2月21日,全国春季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红星新闻检索发现,这是国家疾控局首次召开季节性重点传染病防治会议。
通稿中点名了流感、麻疹、百日咳、诺如病毒感染、甲肝、登革热、猴痘Ib亚分支、疟疾八种传染病。
为什么是这八种传染病?红星新闻注意到,这些疾病不都是传统上春季高发的病种,有的强调是近期热点,或者要提前准备。例如对于夏秋季高发的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春季需要做好灭蚊工作。
▲示意图 图据图虫创意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国家疾控局的部署涵盖了几种传播途径,我们不仅仅要看到这八种疾病,而是对每种不同的传播途径所带来的一大类疾病都要引起重视。
深圳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也提示,气温转暖后,人们外出活动增多,人群聚集性活动增加,包括旅游、工作在内的地域流动性增加,这让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等传染病发生风险都增加了。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将过去,麻疹和百日咳要警惕
根据上述消息,会议强调,各地要全力做好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治。要加强麻疹、百日咳等疫苗可预防传染病,以及诺如病毒感染、甲肝等肠道传染病防治,严防聚集性疫情发生。强化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应对准备,开展防治宣教和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切实降低疫情风险。配合海关等部门依法落实口岸卫生检疫,防范猴痘Ib亚分支、疟疾等境外流行传染病输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月19日发布的2025年2月健康防护提示则表示,需关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人感染禽流感和猴痘等传染病。
流感在这个冬天颇受关注,不过,李侗曾指出,实际上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现在已经进入流行的尾声,一般不会在春季流行。流感、腺病毒、鼻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着天气转暖,感染率会下降。
但对于另一个不常被提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李侗曾指出,它冬春季都会流行,会持续到五月份,感染风险较高,所以国家疾控局做了一个春季的提示。
国家疾控局发布的2025年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1月共报告麻疹病例344例,比上月翻倍,处于近年高位。去年,国际上出现麻疹暴发,中国的病例数在历史上处于低水平,但绝对数字也出现翻倍。
从国家疾控局数据来看,去年暴发的百日咳疫情正在逐步回落,但绝对数字仍处在一个高位。李侗曾强调,百日咳病例数近十年都在逐渐增加,去年暴发共计48万例,比往年增加十倍。去年底国家也调整了百日咳疫苗的接种程序。麻疹和百日咳都属于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
防范诺如病毒感染、甲肝聚集性疫情
肠道传染病方面,防范诺如病毒感染、甲肝的聚集性疫情是重点。李侗曾指出,诺如病毒感染是冬春季高发,尤其是最近,在春节和开学后,出现了一些聚集性的疫情,但是没有官方报道的具体数据。红星新闻注意到,诺如病毒感染归入我国的法定丙类传染病中的其他感染性腹泻,因此在疾控部门的全国监测统计通报中没有单列。
但去年11月以来,诺如病毒感染持续受到关注。本月早前,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把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风险等级由“低”调整为“中”。
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甲肝1月报告2293例,并出现了少见的1例死亡病例。此前甲肝的每月病例数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但1月比上月出现了近乎翻倍的增长。
李侗曾提到,甲肝的特点是容易出现小范围的暴发,因为一旦食物被污染,可导致一个餐厅或食堂就餐的人中多人发病,可达几百人。
猴痘Ib亚分支、疟疾则确实是要从防范境外输入环节下功夫。李侗曾指出,我国2017年实现本土疟疾的消除,是我国传染病防控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但我国每年还有很多输入病例,容易被忽视,所以防复发是当前的重点任务。
就在今年1月,我国首次发现猴痘病毒Ib亚分支病例和聚集性疫情,为刚果(金)输入。据新华社消息,世界卫生组织2月13日发布的最新一期猴痘疫情报告显示,由猴痘病毒Ib分支引起的疫情持续蔓延,多个国家出现旅行相关病例。截至2月2日,由猴痘病毒Ib分支引起的疫情主要集中在非洲几个国家,非洲以外有13个国家报告了38例感染猴痘病毒Ib分支的病例,尚未报告相关的死亡病例。世卫组织认为阿联酋可能出现社区传播。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北京报道
编辑 杨珒 责编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