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3天前,妈妈发现7月龄的豆豆(女)出现轻微的咳嗽、流涕、低热,以为是普通感冒,并未在意。

第4天,妈妈发现豆豆的耳后、颜面部出现红点,哭闹较平日增多,测量体温达38.7摄氏度,咳嗽也较前增多,眼睛发红,且不愿意吃奶,妈妈急忙送豆豆到医院就诊。医生追问妈妈,才知道豆豆10天前曾接触过患麻疹的小朋友,结合病情,医生考虑豆豆是麻疹合并肺炎。


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麻疹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在空气飞沫中存在几小时仍具有传染性。

麻疹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尤其是儿童的健康。在麻疹疫苗普及接种前,麻疹是5岁以下儿童主要的“杀手”。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儿童麻疹的发生,家长应该掌握麻疹的常见症状、诊断方法和如何预防等基本健康知识。


麻疹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人感染麻疹病毒后,初始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等,像感冒一样;婴幼儿可出现全身不适,如食欲缺乏、精神不振或呕吐、腹泻等,口腔内可能会出现像“细盐粒”或“胡椒粉”一样的灰白色斑点。

此后,许多患儿会出现红眼、流泪、畏光等表现。

发热3~4天后,患儿会出现始于面部并逐渐向全身扩散的红色皮疹,此时患儿发热的症状加重、热峰更高,咳嗽加剧。

皮疹出现3~5天后,患儿的体温开始下降至正常,食欲、精神也逐渐好转,皮疹开始变成棕色并按照出疹顺序逐渐消退,皮肤可能像日晒伤后一样发生蜕皮。

注意,这些人群可发生麻疹并发症或发展为重症麻疹,应及时就医:①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合并结核的儿童或孕妇感染麻疹病毒;②持续高热,出现惊厥甚至昏迷的患儿。

麻疹的常用诊断方法有哪些

临床通常通过检测血清麻疹病毒IgM抗体、咽拭子或尿液样本中麻疹病毒的核酸来确诊麻疹。症状典型病例可以临床诊断。

如何预防麻疹

接种麻疹疫苗可以有效预防麻疹的发生。我国免疫规划接种程序规定,8月龄为麻疹疫苗初次接种年龄,18~24月龄时加强接种1次,采用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此外,在麻疹流行期间,易感儿童应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麻疹患儿停留过的房间,应开窗通风并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麻疹患儿的衣物,应在阳光下暴晒。


如何治疗麻疹

儿童感染麻疹病毒后,家长应尽早带其到医院就诊,请医生评估病情并进行相关治疗。

对于轻症麻疹患儿,目前无特定治疗方案,但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足量的液体摄入,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进行退热。

对于18岁以下的患儿,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药物。

对于发生麻疹并发症或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儿,应及时住院观察和治疗。


误区解读

误区1:只要接种了麻疹疫苗,就一定不会患麻疹。

接种第1剂麻疹疫苗后,有少部分儿童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抗体,一般全程接种第2剂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免疫保护。但是,免疫力较低的儿童可能接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较弱,保护性抗体的持续时间较短。此外,一些接受化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移植患者,疫苗产生的抗体会消失。因此,这些特殊人群一旦暴露于麻疹病毒,如周围接触的人患麻疹或生活地区有麻疹流行,即使接种过麻疹疫苗,仍有可能被感染。

误区2:麻疹疫苗接种会导致麻疹。

接种麻疹疫苗5~12天后,少数儿童会出现发热伴或不伴皮疹,这是麻疹疫苗的接种反应,并非患了麻疹。一般2~3天后,发热或皮疹表现即可自行消退。

人卫健康综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感染病:真相与误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