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加强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有效保护和传承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文化和旅游部令第3号)《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认定保护管理办法》等文件的相关规定,经各区、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复核审议等程序,普陀区共有2名代表性传承人成功上榜!

第七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名单(部分)



国家级非遗项目卢氏心意拳

代表性传承人:薛鸿恩

卢氏心意拳俗称上海派心意拳,沪上老百姓又喜欢称它为“十大形”,它以鹰、熊为两仪,分为八个大杂拳、七十二小手。20世纪30-40年代,其在普陀区逐步形成、发展、壮大,是上海尤其是普陀区境内著名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卢氏心意拳于2013年入选第三批普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入选第五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薛鸿恩,1954年9月出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卢氏心意拳第三代传承人,现任卢氏心意六合拳研究会总教练、上海心意六合拳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总教练等职。1961年跟随卢氏心意拳第二代传承人王守贤习练心意六合拳。精于卢氏心意拳的拳理、盘法、功法和打法。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太极,将太极拳精髓与卢氏心意拳融为一体,刚柔相济,逐渐形成了具有其独特风格的卢氏心意六合拳。曾多次参与武术会演、展示活动、传统武术竞赛等,取得过多项全国比赛名次,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

市级非遗项目羊肉加工技艺

(真如羊肉加工技艺)

代表性传承人:李国邦

真如羊肉是闻名苏浙沪的传统风味小吃,成名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真如羊肉品种有白切、红烧两种。从制作羊肉的挑选、拆骨、切配到烹饪过程,形成了完整的真如羊肉加工技艺。真如羊肉加工技艺于2007年3月入选第一批普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入选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李国邦,1982年5月出生,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真如羊肉加工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现任上海真如羊肉馆主厨,负责羊肉加工制作一职。1999年在真如羊肉馆当学徒,学习羊肉制作技艺,2007年向市级非遗传承人沈建中拜师学艺,通过20余年在一线岗位的学习和实践,较好地掌握了真如羊肉加工技艺各项要点,同时积极参与真如羊肉加工技艺的宣传推广。

资料:上海普陀文旅

编辑:尉澜

吸引市民纷纷参与的大项目,普陀准备好了……

就业指导、专场招聘……甘泉助力就业“零距离”

掌握消防技能,守护社区安全

普陀 你好 | 驿站静立,编织河畔悠然梦

“多格”细治!普陀这里“比邻”治理有一套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