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探索超大城市基层党建新路的进程中,网格化治理作为关键一环,对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2月25日,普陀区召开“做实五件事 干字首当头”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推进会。
会上,普陀区发布了多格合一“十个怎么干”工作指引,这既是一份说明书,也是一张施工图,从“网格怎么划分、阵地怎么建设、人员怎么匹配、党建怎么开展、机制怎么建立、功能怎么发挥、事项怎么处置、数据怎么赋能、力量怎么动员、成效怎么评估”等十个方面50条内容,指引各街镇边探索、边思考、边提升,把市委部署落到实处。
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发布“多格合一”“同题共答”专项行动,在今天的推进会上,就物业治理、社区平安、矛盾纠纷等三道题目发布解题实招,以“普陀区解纷地图”发布、“物业治理破难攻坚提质”专项行动和“社区安全10招”实事项目为有力抓手,打出一套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组合拳”。
“普陀区解纷阵地体系地图”将全区400余个解纷站点“一图呈现”,使网格内的解纷力量和资源“一目了然”,生动展现了“多格合一”模式下,多元解纷取得“一举多得”的显著成效,真正实现了“琐事不出社区,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镇,难事不出普陀”。
“物业治理破难攻坚提质”专项行动和“社区安全10招”实事项目分别集合了委局部门、基层社区、专家人才等各方力量,聚焦“一揽子”破解物业治理难题、“多举措”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全方位”筑牢社会安全防线等“问题关键点”,分别从队伍培育、力量融合、数据驱动、监管到位、宣传发动等角度展开,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探索解决物业治理难题、创造舒适居住环境、回应居民“急难愁盼”的有效路径,探索构建起集业务主管部门、社区多元主体、社会专业力量等协同共治的格局。
通过这一系列硬核举措和务实手段,普陀将基层治理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居民群众的“幸福密码”,持续推动普陀区社会治理水平迈向新高度。
做好“多格合一”工作的基础是要强化社会动员,增强网格内各类党组织社会动员能力。普陀区依托“美美与共”志愿服务工作品牌,不断激活多元主体活力。在活动现场,来自机关青年、法律从业者、一线教师、社区第二梯队、医务工作者、楼委会主任、养老从业者、重点企业负责人、新就业群体代表等9名志愿项目主理人,通过TED演讲的独特方式,生动讲述了“蒲公英”志愿服务项目矩阵。
例如,“行走苏河”项目号召机关青年争做“星火宣传员”,深入红色场馆,常态化开展志愿讲解、红色寻访活动;“法治助善治”志愿服务项目汇聚了区内优秀律师力量,走进园区、楼宇,像朋友一样与企业对话。从合同风险到股权构架,从知识产权纠纷到劳动纠纷,为企业量身定制“法治铠甲”;送餐路上发现安全隐患随手报,让电动车成为流动的平安岗,由“饿了么”骑手担任主理人的“微光映大爱”项目,通过组建专门服务队,成为城市共建者的一份子。
接下来,普陀区将在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中深化推进网格治理,推动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城市治理共同体,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绘就超大城市治理的“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