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守护非遗 “狮”承不辍
文/河北日报记者 王玮 马南 图/河北日报记者 李佳泽
1月23日,在保定市徐水区南北里小学的舞狮训练教室里,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者手举狮头,一边讲解动作要领一边亲身示范,闪转腾挪之间,尽显舞狮的灵动与威风。孩子们则紧盯着老者的动作,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 老者名叫刘志德,是徐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也是南北里小学舞狮社团的技艺老师。他17岁开始学习舞狮,曾获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节金奖等奖项,有着深厚的舞狮造诣。
1月23日,刘志德讲解示范舞狮动作。
舞狮又名狮舞,始于汉,盛于唐,历经千年沧桑,生生不息。徐水舞狮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刘志德主动提出,义务为南北里小学的孩子们传授舞狮技艺。
1月23日,刘志德(左一)给孙子刘思泽指导舞狮动作。
刘志德出生于舞狮世家。在他的熏陶下,儿子刘红强在工作之余经常随舞狮团表演,孙子、孙女从三年级就开始学习舞狮。“看着这些娃娃练得越来越像样,我再累也值了。”看到孩子们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刘志德老人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