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用钢琴,弹奏出对生活的热爱。”春节假期,因患胶质瘤一度对晚年生活失去信心的赵女士,又弹起了心爱的钢琴。北京和石家庄的医疗专家联手努力,治疗了她的恶性肿瘤,保全了她的手部功能。
赵女士不是京津冀医疗协同过程中获得福祉的个案。近年来,京津冀医联体不断扩容,检查结果互认持续扩大,异地医保结算日益便捷,三地间就诊看病日趋“同城化”。
检验检查互认共享项目超百项
“按您上回说的,检查、化验都做好了,CT、核磁也拍了。”2月初,张家口患者王先生到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主任医师鱼锋的诊室复诊。
王先生今年60岁,因患骨肿瘤2023年在积水潭医院做了手术,主刀的是鱼锋。此后,他遵医嘱每3个月复查一次。
“从走进诊室到离开医院,前后用时50分钟。当天下午坐高铁就到家了。”王先生说,“比想象中方便得多。”
如此便捷,是因为京津冀检验检查结果已经互认。“过去复诊,外地患者得跑两趟北京。”鱼锋解释,挂号开单据、检查、等结果、再挂号复诊……一套流程下来,少则两三天,多则一礼拜。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落地,不仅减少了重复检查造成的资源浪费,更缩短了就诊和等候的周期。
北京市与天津市、河北省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还在持续扩大。河北省卫健委介绍,目前,京津冀914家医疗机构实现60项检验结果互认,686家医疗机构实现50项影像检查资料共享。
“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加省时、省力、省钱的医疗服务,这是医护人员共同的心愿。”鱼锋说。
京津冀建立医联体115个
春节假期,宣武医院河北医院副院长、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汤劼收到了石家庄患者赵女士发来的拜年微信,并附上了自己弹奏《我的祖国》的视频。
几个月前,赵女士因突发抽搐被家人送到宣武医院河北医院。经检查,她脑部负责手功能的区域出现了病变,被确诊为胶质瘤。详细了解了患者情况,汤劼给出的手术方案是——施行前沿的“术中唤醒”治疗,这样可以保护相关功能,也能更精准地切除肿瘤。
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缜密操作,手术顺利结束。两周后,赵女士平安出院了。
“建立医联体以来,河北医院脑肿瘤治疗量增长了10倍都不止。”汤劼说,河北医院就有30多位北京医生,像他这样“两头跑”。以前当地做不了的手术,现在都能做了。
该院只是一个缩影。今年1月,河北省宣布京津冀医联体由2023年底的40个增至115个,越来越多居民不出省就能看上名医。
津冀患者在京直接结算
在北大人民医院心内科复诊后,石家庄患者王先生到人工服务窗口办理结算,不到3分钟就成功缴费。
王先生的手机收到短信,详细列出费用明细。他感慨:“以前来北京看病,报销手续麻烦得很,现在直接结算,省心多了!”
68岁的王先生确诊冠心病4年。因需定期复查心脏支架术后情况,他选择到北大人民医院复诊。“2022年,第一次来北京复诊,得提前到石家庄的医保局备案。就诊时自己先垫付检查费,回石家庄交材料,再等报销。折腾了一个多月,报销费用才到账。”他回忆。
2023年4月,京津冀三地同时明确规定,三地参保人员在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时,持医保卡或电子凭证即可自动视同备案。
此后,王先生就医流程简化了:“2024年开始,连手机备案都不用了,挂号时刷医保卡直接报销,和在本地看病没区别。”
目前,津冀两地患者在北京市所有有床位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以及在30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均可办理异地直接结算。北京市开通门诊慢特病异地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达到2500余家。1400余家定点零售药店开通自主购药异地直接结算。
京津冀医疗协同不断深入推进。更多像王先生这样的慢性病患者享受到“跨省同城”的便利。
新进展
三地一体 冰雪无界
1月7日晚上,北京GLC青少年冰球俱乐部U10队的孩子们刚刚完成期末考试,便集结出发,连夜驱车前往天津。此后几天,孩子们参加了在天津市奥林匹克中心滑冰馆举行的首届“京津冀杯”少年儿童国际冰球邀请赛,并获得冠军。
三地“冰娃”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早在2016年,北京市青少年俱乐部冰球联赛就首次邀请了来自河北和天津的队伍参加。2023年,“雄安杯”在河北首次举行,北京的京津冀俱乐部邀请赛也随后打响。此次“京津冀杯”组织方负责人王一博说,“未来希望三地的交流可以办成联赛,吸引更多孩子参与,让参与冰雪的热潮延续。”
朝阳区短道速滑队主教练韩冬萍,同样感受到了京津冀冰雪交流的频繁与紧密,“北京的青少年联赛,河北、天津的队伍也会来。”大年初五,她带着队里大大小小27个孩子,在天津蓟州国家冰上项目训练基地展开了集训。
位于崇礼奥林匹克公园内,紧邻2022年冬奥会场馆的“雪如意滑雪场”于1月开板,而北京市滑雪协会主办的全国青少年四季滑雪挑战赛总决赛,为雪场办赛打响了“开门红”。“将比赛落地在‘雪如意’,既是践行冬奥场馆赛后利用,也希望为新雪场助力。”北京市雪协秘书处负责人饶柳说。
近十年,随着冰雪爱好者不断增加,往来交通愈发便利,崇礼早已成为京津雪友的冬日度假胜地。刚刚过去的农历春节,依然有不少外地雪友到崇礼滑雪过年。“自驾、高铁都方便。好不容易有个长假,必须滑个痛快。”雪友吴辰洋说。合作互利促进产业提质升级,继而提升了冰雪运动的热度,形成良性循环。“在全国滑雪版图上,京津冀被视为一个整体,一直是产业领域的引领者。”饶柳说。
见证者
“茄子大王”跨省种菜
河北,是北京的大菜园子。来自北京新发地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该市场交易的蔬菜中,有21.5%来自河北,占比最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一大批新发地市场的“大王”“百强”商户,深耕燕赵大地,为首都保供护航,“茄子大王”李军就是其中一员。
走进位于衡水市冀州区西午村的北京新发地助力乡村振兴(冀州)示范园区,蔬菜大棚里,李军正带着村民采摘长茄子——上午采摘,中午装车,晚上七八点钟就到北京市场。
北京的“茄子大王”怎么到河北来种菜?李军告诉记者,2021年衡水市冀州区和北京新发地签订协议,双方合作发展蔬菜种植基地。他跟着来考察,政策很优惠,交通也便利,自然环境还很适宜茄子生长,他马上决定在这里布局茄子种植基地。
4年来,李军在冀州的种植基地已经拓展到900多亩,大棚达到120多个,每年为首都输送茄子等蔬菜1500吨以上。
有了“茄子大王”的示范效应,“萝卜大王”“红薯大王”“辣椒大王”等纷至沓来。“大王”们在冀州签约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超过2.9万亩,带动上万户农户增收。
“河北种菜北京卖,京津冀协同发展给了我们底气。”李军说,如今他在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去年还引入了蓝莓种植。眼下,大棚里的蓝莓已经硕果累累,马上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上市,为北京市民送上河北蓝莓!
无人驾驶货车畅行京津塘高速
每天,京津塘高速公路上,几辆外观并不特殊的重卡都会组成一个编队,一起从北京的马驹桥出发,途经河北廊坊,最终抵达天津。凑近了看才会发现,这一编组的后车主驾上并没有司机。
去年开始,小马智行研发的自动驾驶货运卡车驶上京津塘高速公路。“过去在京津塘高速上,我们只在北京段测试,但去年开始实现京津冀跨省运输。”小马智行副总裁、卡车事业部负责人李衡宇从事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已有10个年头,见证着技术的不断迭代。过去,他只需要在北京进行测试;但很快,技术不断升级,自动驾驶卡车商业化运行面临跨省的“卡点”。
自动驾驶是新鲜事物,不同省市有不同的规矩。想要在干线物流路线上跑,就得到涉及的不同城市申请和考核,还需要各地开放相关道路测试。
改变得益于协同。去年,京津冀三地在京津塘高速公路上联合打通国内首个跨省自动驾驶干线物流货运场景。“企业需不需要在不同城市积累里程测试?”李衡宇关心的问题随着三地的携手得以迎刃而解。三地互认资质、里程,小马智行近些年在北京积累的测试里程也获得了天津、河北的承认。他在当地只需要提交申请材料即可,很快就在京津塘高速上路了。
如今,小马智行自动驾驶卡车每天往返于北京、天津之间,在这条干线物流路线上已完成真实货运订单近500个TEU(标准集装箱单位),累计自动驾驶里程超4.5万公里。“京津塘高速的这一模式也为其他地区的自动驾驶跨省运输树立了标杆,将推动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李衡宇说。
编辑 陈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