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行业里关于华为的消息有点意思。原本华为说只和四家车企合作搞“界”系列——问界、智界、享界、傲界,结果没几天长安阿维塔就宣布要搞“塔界”,东风汽车也跟风弄了个“示界”。
更让人关注的是,网上传出来说以后国企都要用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说是要集中力量把中国自动驾驶赶紧升级到L3级别。这事虽然还没正式文件确认,但仔细想想背后的逻辑,确实有几分道理。
先看看华为现在手里有什么硬货。别的车企搞智能驾驶,得买英伟达的芯片、用高通的车机系统,连激光雷达都得找外国供应商买。华为不一样,从车载操作系统鸿蒙座舱,到自动驾驶计算平台MDC,再到激光雷达全是自己造的。
比如他们的MDC 810计算平台,单板算力能干到400TOPS,比特斯拉的FSD芯片还强。这些技术都是纯国产,从软件到硬件没有半点外国技术掺和。这点特别关键,要是哪天美国又搞制裁,华为这套东西完全不受影响,照样能转起来。
再看看美国那边的情况。特斯拉的FSD系统确实厉害,马斯克天天说要在明年搞无人出租车,但他们的芯片是三星代工的,系统底层还是基于Linux改的。通用、福特这些老牌车企更不用说了,自动驾驶系统都是东拼西凑,用的全是外国公司的技术。
如果中国车企继续各搞各的,今天用英伟达,明天用高通,最后搞出来的自动驾驶系统就像拼凑的积木,看着花哨其实不结实。现在让华为来牵头,有点像当年集中力量搞两弹一星,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关键技术,不被别人卡脖子。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得是华为?这里有个重要区别——智能驾驶不仅仅是造车技术,还涉及到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设计这些跨领域的东西。国产造车企业的电池和电机确实厉害,但要说到AI算法和软件生态,还是华为这种搞通信和信息技术出身的企业更在行。
华为官网上明确写着,他们的自动驾驶云服务Octopus能同时训练2000个模型,这种技术实力其他车企确实比不了。目前全球能从头到尾自己搞智能驾驶系统的企业,除了特斯拉就是华为,连奔驰都得找英伟达合作。
国家选择华为还有更深层的考虑。智能汽车以后就是个移动的数据中心,路上跑的车都在收集地图信息、用户习惯这些敏感数据。如果用的是外国系统,这些数据很可能被传到国外。华为的系统从底层代码到硬件都是自己的,用起来更安全。
这就像政府部门必须用国产电脑一样,信息安全的问题不能马虎。去年美国限制中国获取高端芯片的事情还历历在目,如果智能驾驶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将来随时可能被断供。
从产业竞争的角度看,美国现在对华为的封锁越来越严,但华为在5G、芯片设计这些领域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技术储备。比如海思设计的麒麟芯片,虽然暂时没法量产,但技术图纸都在。鸿蒙系统现在已经有超过8亿台设备在用,这些经验都能用到智能汽车上。
反观美国车企,除了特斯拉还能自己搞点技术,其他公司基本都在吃老本。通用汽车的超级巡航系统还要靠高精地图,福特更是直接买以色列公司的技术。这种差距如果抓住机会,中国完全有可能在智能驾驶上弯道超车。
不过也有人担心,车企都用华为的系统会不会变成千篇一律,其实关键是怎么合作。华为现在有三种合作模式:最基础的HI模式只卖零部件,智选模式帮着设计车型,鸿蒙智行模式连销售渠道都包了。像问界M9这种卖得火的车,就是华为深度参与设计的成果。
最近有个实际案例能说明问题。某新势力车企原来用英伟达的Orin芯片,结果今年芯片供应紧张,生产线差点停摆。后来紧急换成华为的MDC 610,只花了两个月就完成适配,成本还降了15%。这种事要是发生在打仗的时候,可能就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说到底,国家选择华为来挑这个头,既是技术上的必然选择,也是战略上的必要安排。就像打仗时要有个先锋部队打开突破口,华为就是中国智能驾驶的先锋队。只有把最硬核的技术掌握在自己人手里,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