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2月25日讯(记者 李卓玲)汽车充电服务这门生意,连跨国供应商巨头博世也难做。
日前,有消息指,博世将在今年第一季度末终止其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该公司在一封发给客户的电子邮件中表示,将于2025年3月31日结束其"充电服务领域的相关业务"。
对此,蓝鲸汽车向博世求证,得到了确认,官方回应称,由于电动出行服务市场竞争激烈、增长低于预期,同时面临高成本压力和投资需求。经深入评估,博世决定于今年6月30日结束电动出行服务领域的相关业务,"Charge My EV"应用程序将于2025年3月31日下线。
据公开资料显示,博世于2020年推出"Charge My EV"充电服务平台,致力于改善充电基础设施的接入。其高管曾称博世的明确目标是提供广泛的充电桩接入服务,结束由不同充电应用程序引发的混乱。去年,博世还预计,到2030年,其充电解决方案业务将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扩展。
对于此次影响的范围,博世方面向蓝鲸汽车称,主要在欧美和澳大利亚。据博世方面向蓝鲸汽车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截至去年9月,博世在全球提供超过一百万个充电桩的接入服务,这使得博世的网络成为全球最大的充电网络之一;彼时,博世接入的充电桩已遍布欧洲、北美、亚洲和澳大利亚,仅在欧洲就有约80万个充电桩,北美有13万个。
对于前述超过一百万个充电桩将如何处理,其相关人士对蓝鲸汽车称,按其理解,博世主要提供软件、服务的平台,而不是充电桩。
据悉,除了用户可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使用博世的充电服务外,博世还向汽车制造商和企业提供其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据媒体报道,2024年1月,博世与吉利旗下的莲花跑车达成了充电合作伙伴关系,购买该品牌电动汽车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博世的充电服务;此外,Stellantis旗下的玛莎拉蒂品牌也在2023年与博世达成了充电合作伙伴关系。
在博世结束充电服务后,莲花和玛莎拉蒂或需寻找新的充电服务提供商。对此,蓝鲸汽车向前述车企发去采访,莲花方面回应称,"这个消息我们还没有";Stellantis方面则称,"不太清楚此事。"
对于后续安排,博世方面向蓝鲸汽车透露,此调整涉及全球充电网络接入及充电站管理系统等相关服务。"博世已与相关合作伙伴、客户及供应商展开沟通,将确保业务调整的平稳过渡,同时持续推动电驱动技术的发展。"
在业界看来,博世的退出,一定程度揭露了充电服务市场的盈利困境。此前,受盈利模式较为单一、回报周期长等原因影响,汽车充电服务企业大多苦盈利已久。
据悉,目前汽车充电服务市场主要有三类玩家,包括资产型充电运营商、第三方充电服务商、车企充电运营商。
以国内市场为例,资产型充电运营商模式以特来电、星星充电为代表,聚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及自有资产运营。第三方充电服务商模式以能链智电、快电为代表,在该模式下,企业不直接参与充电桩的投资建设,通过资源整合,将不同品牌充电运营商的充电桩接入第三方充电网络,实现与各运营商间的互联互通。结合前述业务范围来看,博世或属于这种。
与博世的境遇类似,顶着"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光环赴美上市的能链智电,也面临盈利难题。据其财报显示,其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收入1.56亿元,同比下滑约9%;2024年前三季累计净亏损3.71亿元,2023年同期累计净亏损为8.09亿元。
除了前述两类玩家外,目前,车企玩家的队伍正不断壮大。以特斯拉为例,去年其在全球范围内新增了超过11500个超级充电桩,截至去年底,其在全球的超级充电桩总数已超过6.7万个。据特斯拉官网显示,其在中国市场的超级充电网络布局采取城市站点和长途站点同时布设的原则,站点位于热门商场、高速服务区以及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地区。
不过,即便在超充网络上大举投资的特斯拉,去年4月为降本增效宣布裁员10%时,也在这一领域上猛踩刹车。据央视财经彼时援引外媒报道,特斯拉CEO马斯克决定解雇电动汽车超级充电业务部门负责人以及运营和维护该系统的大部分或全部员工。马斯克彼时发文表示,特斯拉仍计划发展超级充电站网络,只是建造部分新站点的速度会放缓。
而对于大部分车企玩家而言,目前其补能服务的盈利问题同样未有期。
理想汽车充电网络副总裁孙广敏此前接受蓝鲸汽车采访时称,"长期而言,超充站是一个盈利性比较好的项目,但是在短期内它还是一个投资项目,更多时候我们要做好基本功,不仅是场站的部署,还包括了车桩云和整体系统的部署,它决定了这个项目盈利的上限,这是我们对盈利的思考,当下依然处于投入期。"
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的投入期到底有多长,多数企业仍在摸索前行,但在黎明到来前,还有多少玩家会留在牌桌上,仍值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