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喜欢,就顺手点个“关注”吧~
正月二十一日五更,西门庆在“声若牛吼”中咽了气。
这位清河县的财神爷、官商两栖的大官人,死之前还在潘金莲的榻上“死而复苏者数次”,最终“髓竭人亡”。
西门庆之死,像一盆冷水浇在烈火烹油的鼎沸人生上,发出刺耳的“嗤嗤。。。”声。
但更刺耳的,是灵堂前骤然冷却后的喧哗。
那些曾将他捧上青云的奉承声,转瞬化作窃窃私语,甚至刀刃般的沉默。
01 灵前冷宴:从“热结十兄弟”到“冷眼散如沙”
西门庆的葬礼,是一场荒诞的对照实验。
李瓶儿死时,“旌铭上写着‘诏封锦衣西门恭人李氏之丧’”,连妓女吴银儿都“哭得言语说不出来”。
而西门庆的灵前,他的”热结兄弟“应伯爵等人虽也“号哭”几声,却转身便投靠新贵张二官:
“把西门庆家中大小之事,尽告诉与他”。
更讽刺的是,蔡御史曾受西门庆百两银子恩惠,却在奠仪中仅还五十两,月娘竟为此“又是那欢喜,又是那惨凄”。
欢喜的是意外之财,惨凄的是权势已如流水。
原文点睛:
伯爵顿了一下,接着说:“现如今咱们商量一下:每人出一钱银子,七人凑七钱。
使一钱六分,置办一张桌面,五碗汤饭,五碟果子;使一钱,置办一副祭品;使一钱五分,买一瓶酒;使五分,置办一盘冥纸香烛;使二钱,买一套轴子;再求水先生作一篇祭文使一钱,再花二分银子雇人抬去。
在大官人灵前,众人祭奠了,咱还能得个便宜:又讨了他值七分银一条孝绢,拿回家做裙腰子,他们要是不放咱们出来,又能在那里吃他一阵子。
赶等出殡山头,饱餐一顿,每人还得他半张靠山桌面,拿回家给老婆孩子吃着,两三天都省了买烧饼的钱,这个好不好?”
生前一句谄媚,死后半两白银,这便是西门庆“热结十兄弟”的真相。
02 妻妾众生相:偷元宝、锁房门、烧画像
西门庆的妻妾们,也在灵堂上演了一出“末世狂欢”。
李娇儿趁乱偷走五锭元宝,孟玉楼暗自提防月娘,孙雪娥谋划私奔。
而潘金莲“悲不自胜”的眼泪里,一半是恐惧被驱逐的惶惑,一半是欲念未尽的空虚。
最狠绝的是正房吴月娘。
她一把火烧了李瓶儿的画像,一把锁封了李瓶儿的房门,“痛快”得如同“吕后处置戚夫人”。
原文点睛:
“月娘分付把李瓶儿灵床连影抬出去,一把火烧了……将李瓶儿那边房门一把锁锁了。”
这“两把火”烧的不是旧情,而是对权力的清算。
而潘金莲这位妇人,在西门庆丧礼期间,仍不忘与女婿陈敬济“偷吃抹嘴”。
“那潘金莲听了,便道:‘他死了,我还守他一辈子不成?’”(《金瓶梅》第七十九回)
03 权力废墟上的“新秩序”
西门庆的死亡,暴露了一个赤裸裸的真理:权力如春药,药效一过,依附者皆成饿鬼。
妓女李桂姐、郑爱月迅速另寻恩客。
女婿陈敬济一面假意应承“爹嘱咐,儿子都知道了”,一面与潘金莲调笑成奸。
就连小厮玳安也敢隐瞒主子病因,直到月娘“拿出鞭子要打”才吐露实情。
小厮来保吃醉了酒竟然跑到月娘面前撩拨她:
一日晚夕,(来保)外边吃的醉醉儿,走进月娘房中,搭伏着护炕,说念月娘:“你老人家青春少小,没了爹,你自家守着这点孩子儿,不害孤另么?”
亏得月娘心术正,一声儿没言语。
而远差置货的韩道国听到西门庆死的消息,心中算计,回到家中与老婆王六儿商量一下该怎么办?
韩道国到家把驮垛打开,取出他江南置的许多衣裳细软等物,并那一千两银子,一封一封都放在炕上。
按韩道国的意思是送一半到西门府,留一半给自己,王六儿却不干了:
“自古有天理到没饭吃哩。他占用着老娘,使他这几两银子,不差甚么。”
04 世情寓言:从“胡僧药”到“众生相”
西门庆的一生,恰似他吞下的胡僧药——药性越烈,反噬越狠。
他曾自诩“敲敲头,脚底板会响”的聪明人,却看不透身边人的忠诚与爱慕,不过是“借他的热灶,烧自己的冷柴”。
而他的死亡,如同一面照妖镜:照出应伯爵的谄媚是“职业”,月娘的贤良是“伪装”,潘金莲的痴情是“生存策略”。
原文点睛:
“嗜欲深者生机浅,西门庆贪淫乐色,更不知油枯灯灭,髓竭人亡。”
他的死,不是悲剧,而是寓言。
关于欲望如何将人异化为权力的燃料,又在灰烬中显影人性的荒诞。
结语:荒诞即真实
《金瓶梅》写西门庆之死,写的是“成往坏空”的佛理,更是“世情如鬼”的现世。
当灵堂的香火散尽,那些偷元宝的、锁房门的、烧画像的、投新主的、寻机偷欢的……哪一个不是你我?
西门庆的废墟上,从未有过真正的哀悼,只有一场关于生存的狂欢。
正如田晓菲所言:
“《金瓶梅》的刺目之处,在于它写尽了普通人性的不堪。”而这不堪,正是人间最真实的炎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