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往昔的靖县,有一位姓王的书生,腹中满是经纶学问,可家中依旧贫困。然而,他的妻子非但没有任何怨言,还始终默默支持着他。王书生觉得,不能再这样安于贫困,应当外出闯荡一番,就算是当个教书先生,赚些钱回来养家也好。

于是,他外出谋事,在一所启蒙小学寻得了教书的差事。凭借出色的教学能力,他收获了一些银子。临近过年,王书生踏上归乡之路。半途中,他目睹一位财主正逼迫佃户还债,那佃户在路边悲伤哭泣。王书生心生怜悯,踱步上前询问:“你为何在此哭得这般伤心?”佃户哭诉道:“我欠了财主的债,如今他逼得太紧,竟要我卖儿卖女来还钱。”听闻此言,王书生心中大为不忍,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银子递给佃户,说道:“你快拿去把债还了吧。”佃户感激涕零,询问恩人的姓名,王书生微笑着回应:“不必问我姓名,你拿这些钱去解决难处便是。”


王书生回到家后,将剩下的银钱交给妻子,让她去购置香、烛、鸡、鸭、鱼、肉等物件,打算好好过个热闹年。随后,他又前往街场售卖对联。归来后,便问妻子:“东西都买齐了吗?”妻子回答:“都买好了,只是那只鸡,我一时疏忽,被猫拖进对门当铺的仓库底下了。”王书生并未责怪妻子,而是温言安慰:“不要紧,丢了就丢了,不必太放在心上。”饭后,满心欢喜的王书生安然而睡。

可他的妻子却难以入眠,心里惦记着当铺仓库底下的鸡是否还在。说来也巧,对门当铺正巧丢失了一只大公鸡,当铺的人见王家地上的鸡与自家丢失的颇为相似,又瞧见王妻正匆忙煮鸡,便不由分说,认定是王妻偷了他们的公鸡,蛮横地将锅里正在煮的鸡拿走了。面对这无端的指责与蛮横的抢夺,王妻选择默默忍受,并未将此事告知丈夫。

后来,当铺仓库底下传出鸡叫声,当铺老板也听到自家的鸡还在仓库底下,这才意识到搞错了状况,埋怨伙计们不该如此莽撞地拿人家锅里的鸡。一番商议后,众人决定在大年初一,当铺老板带领全家人以及伙计们前往王家拜年赔礼。


大年初一清晨,当铺老板率领一家人来到王家,伙计们则挑着鸡肉烟酒紧跟其后。王书生见此阵仗,心中满是疑惑与好奇,暗自猜测:“或许是自己时来运转了!”于是,他十分热情地接待了这些客人。过了一会儿,当铺老板又拿起一份礼物前来。交谈过程中,老板事无巨细地询问王书生诸多事宜,诸如教书地点、辛劳报酬、学生数量、校方情况等等。一番询问后,老板表示愿意以四倍的辛劳费聘请王书生到自家教书。王书生满心欢喜,兴奋地对妻子说道:“今年我真是运气好!”然而,他的妻子并未多言,没有道出这背后的缘由。

时光流转,不久后朝廷出榜招贤,即将举行京试。当铺老板得知后,极力劝说王书生前去应考。可王书生犯了难,进京赶考需要盘缠,而他并无足够的银钱。见此情形,当铺老板慷慨解囊,拿出银两资助王书生作为路费。

王书生带着老板的资助赶赴京城,在考场上全力以赴、认真答题。殿试结束后,喜讯传来,他金榜题名,高中榜眼。这一天,同榜的百官纷纷前来贺喜,王书生因担忧自己家境贫寒遭人轻视,便谎称对门当铺是自己的家。就连回到家乡,他也是先去当铺,在那里酒足饭饱后,才想起回家看望妻子。

某一天,王书生又在当铺喝得酩酊大醉,摇摇晃晃地回到家叫妻子开门。妻子故意磨磨蹭蹭,许久才将门打开。王书生带着满身酒气,怨气十足地说道:“我榜眼大人回府,你这老婆子怎么这么久才开门?”妻子一脸正色地回应:“并非不想迎接你,只是心中有不快之事。”王书生疑惑地问:“何事让你不快?如今我已高中榜眼,即将上任为官,不愁吃穿,你也马上要成为夫人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妻子毫不退缩地顶撞道:“你今日能高中榜眼,可全是我的功劳。”王书生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冲着妻子吼道:“这全是我自身有本事,不过是对门当铺老板帮了些忙,与你有何相干?”说罢,竟扬起手想要打妻子。


妻子强忍着心中的委屈,将买鸡以及当铺抢鸡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王书生听后,大为诧异,不禁问道:“你当时为何不告诉我?”妻子平静地回答:“我当时若讲了,以你的暴躁脾气,定会吵闹不休,又怎能有今日这般成就呢?”王书生听了妻子的解释,心中愧疚,对她的贤德与智慧感激不已。

自那以后,王书生对妻子更加敬重与疼爱,将她视为家中的珍宝,丝毫不敢有任何怠慢。而他也秉持着初心,在为官之路上兢兢业业,与妻子相互扶持,共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幸福篇章,成为当地流传久远的佳话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