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骗子玩起套路来,比现代人想象的更“专业”。他们不用手机电脑,单靠一张嘴、几件道具,就能把贪心的、好面子的、想走捷径的人骗得团团转。

南宋临安城有对夫妻,把家猫染成火红色,每天晌午开箱展示片刻,神秘兮兮地说这是能“镇宅辟火”的灵兽。等达官贵人捧着银子来抢购时,他们早把事先藏好的普通猫崽调了包。

这套“限量抢购+偷梁换柱”的组合拳,和现在直播间里“最后三单”的吆喝声、二手平台倒卖限量球鞋的套路,隔着八百年都能对上暗号。



唐朝洞庭湖畔的尼姑庵里,骗子扮作山中精怪更显心机。先往功德箱里塞几颗南洋珍珠,说是神仙显灵送的见面礼;再承诺捐钱修缮西院禅房,哄得庵主把私房钱全搬出来;最后借口“神仙要考验诚心”,连香火钱带金佛一起卷走。

这种先给甜枣再挥棒子的路数,和现代网恋诈骗里先送温暖后要彩礼、投资骗局里先返小利再吞本金的套路,分明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徒弟。

最胆大包天的要数清朝那伙假钦差。他们揣着伪造的圣旨闯进两淮盐商家里,张口就要“征调古玩字画进贡皇上”,愣是把唐伯虎真迹、商周青铜器装车运走。



这场景放到今天,活脱脱就是电话里冒充警察说你涉案、短信里伪装银行要你转账的升级豪华版。连北宋汴京城门口三个骗子演的“拾金分赃”戏码,都和现在地铁站旁“捡到金戒指平分”的骗术一模一样——先扔个灌铅假元宝当诱饵,再拉个同伙唱双簧,专骗老实人把真银子换成假货。

这些跨越千年的骗局能成功,全因摸透了人性七寸。书生想走捷径当官,就被假圣旨骗去全部盘缠;商人好面子讲排场,宴席上寄存的银箱转眼变成砖头;中年夫妇求子心切,算命先生和丫鬟里应外合,硬是把三四千两白银说成是“送子观音的香火钱”。就像《骗经》里说的:“贪字近贫,色字近杀”,古人早看透了——只要心里存着占便宜的念头,再简单的骗术都能钻空子。



古人被坑多了也摸出门道:天上不会掉馅饼,白捡的钱肯定带钩子;生人突然对你热乎,多半是要挖坑;就算碰上穿官服的来要钱,也得先查查他腰牌是真是假。从古至今,骗子再怎么折腾,盯住的还是人心里那点贪心、怕事、想走捷径。八百年前有人为假圣旨卖房,八百年后照样有人为炒股群卖车,骗术就像韭菜,割完一茬又长一茬。但万变不离其宗——老祖宗早说了:“贪字头上一把刀”,管住别伸手,网恋美女变不成抠脚大汉,电话里的“警察”也吓不着你。记住这句话,比下载十个反诈APP都管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