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2月23日对外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农情国情没有改变,耕地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文件提出,将各类耕地占用纳入占补平衡统一管理,明确要求“持续整治‘大棚房’、侵占耕地‘挖湖造景’、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孕育粮食的耕地更是维系14亿多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因此,针对违法占用耕地,更要持之以恒贯彻“长牙齿”的保护机制,严肃查处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径。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础。要让“寸土”生“寸金”,就要让粮田变“良田”。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约250圈,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实现了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为全国粮食连续多年丰产增产提供了重要支撑。因此,我们更要量质并重,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建好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粮食产量站上新台阶之后,也丝毫不能放松粮食生产。去年单产提升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八成,此次中央一号文件部署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这就要求我们把重心放在单产提升上,通过优良品种、农业科技应用等提高生产效率。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近年来,我国培育优良品种步伐加快,一批高产、稳产、优质、绿色的新品种加快推出。在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期间,在5000平方米的室内展馆里,近50家种业企业带来了新产品:北大荒垦丰种业的龙垦系列大豆品种,广东省科学院的粤糖系列甘蔗品种……不断涌现的新品种助力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我们通过自主基因编辑工具Cas12i编辑的高油酸大豆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科研人员和企业新筛选培育9个高油大豆品种;“中油早1号”创造了三熟制模式下短生育期油菜高产纪录。种业基地是良种保供的“压舱石”。近年来,相关部门优化基地布局,构建200多个农作物制种基地、300个种畜禽核心育种场站组成的良种繁育“国家队”,实现粮棉油糖、果菜茶药、猪牛羊禽全覆盖。围绕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我们加快部署,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为牢牢把住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主动权提供坚实保障。
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时候都是真理。雨水已过,春耕曲已唱响,新使命、新挑战已到来。各地应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努力成就“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丰收图景,端牢端稳“中国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