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根据资料改编创作,情节均为虚构故事,所有人物、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图片非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江南的秋天,总带着几分萧瑟,也掩盖不住书生赶考的热切步伐。

李明远,句容县出了名的穷考生,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临考前,他本来带着十两银子满心欢喜地奔赴南京,结果却因为一时心软,将自己的盘缠全部送了人。

更奇怪的是,临考之夜,他竟然梦见神灵对他说:“三场考试必须交白卷,方能高中。”这是天命,还是胡言?

荒唐的梦、莫名的举动、诡异的科场,这一切究竟是福是祸?



李明远,家住句容县的一个偏远村落,是典型的“寒门学子”。

他自小聪慧,又吃得了苦,村中大大小小的考生都称他一声“李兄”。

只是,他的苦读换来的,却是连基本的盘缠都难凑齐。

江南乡试临近,乡亲们看他可怜,平日里对谁都热心肠,便你一分我一毫,硬是凑出了十两银子,让他赴南京赶考。

李明远捧着银子,忍不住流泪:

“诸位的恩情,明远定不敢忘!”

然而,这趟南京之行却没有那么顺利。

李明远借宿在城南地藏庵里,准备专心迎考。

谁知夜里,隔壁却传来阵阵哭声。

他起初并未理会,但声音实在凄厉,让人听得心头发酸。

他探头一问,方知隔壁是一户婆媳人家,家中独子外出经商多年未归,如今婆媳二人已经揭不开锅。

婆婆走投无路,竟要将儿媳卖去他人作妾,以换些银两续命。

李明远听得心头发堵,他本来穷得响叮当,

但想到那位年轻的儿媳哭得肝肠寸断,心里一横,把自己那十两银子掏了出来。

他手写一封“家书”,假意是那位失踪的儿子寄回来的:“儿已小有所成,只是结账尚需时日,先寄十两银子回家,切勿再做他想。”

第二日,婆媳接到“家书”,喜极而泣,卖媳之事自然也作罢。

李明远这一善举,倒把自己陷入了困境。

他揣着空空如也的钱袋,抬头望天,苦笑道:“莫非这便是天意?成了救人英雄,倒耽误了我自己的前程!”

无奈之下,他只得向庵里的老和尚借了一些钱,连带下顿饭都要小心盘算。

时间飞快地来到了考试前夜。

李明远一边对着借来的纸笔苦苦背诵,一边想着借钱还债的事,心绪难宁。

直到后半夜,他终于支撑不住,昏昏沉沉地睡去。

这一睡,他做了个奇怪的梦。

梦中,一个面容模糊、身披白袍的神灵站在他面前,声音低沉道:“李明远,听好了,此科你必能高中,但必须三场皆交白卷,方能成就。”

李明远猛地惊醒,心口直跳:“这是什么鬼话?交白卷还能高中?”

天色渐亮,他也没把这梦放在心上,暗道:“或许是我太过疲惫,胡思乱想罢了。”

可真正进了考场后,他才明白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第一场考试,李明远坐定后,提笔正欲答题,

脑中却如一片空白,刚才背过的文章竟全然忘却。

他惊恐万分,拼命思索,但越急越乱。

他甚至想硬写几句胡乱应付,却突然感到眼前一黑,整个人趴在桌上昏睡了过去。

等他醒来时,考场已临近结束,他看着眼前的白卷,满心绝望,只得交卷。

“或许是昨夜没睡好,才失了常。”他这样安慰自己。

第二场考试时,他吸取了教训,提前做足了准备。

但当他握笔之时,情况竟如出一辙!

他脑袋昏沉,手心冒汗,愣是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第三场时,李明远几乎认命了。

他坐在考场里,任凭考官监视,心如死灰地交出最后一张白卷。

他自嘲地笑了笑:“我竟然成了整个南京乡试的笑柄,交了三张白卷。”

考毕之后,李明远垂头丧气,生怕被众人嘲笑,甚至连榜单都不愿去看。

他窝在地藏庵里,对着破旧的墙壁发呆:“早知如此,何必来考!”

三日后,南京城热闹非凡,发榜的日子终于到了。

榜单揭晓那一刻,有人匆匆跑来拍着门,高声喊道:“李贤弟,快出来!你考中第二了!”

李明远愣住了,甚至以为对方在嘲弄自己:“莫要笑话我了,三张白卷,怎么可能高中?”

来人却拉着他直奔榜前,指着榜上金灿灿的“李明远”三个字:“这不是你吗?你可是榜眼啊!”

李明远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

他呆立在榜前,久久未能回神。

就在此时,一名官差策马而来,将一个信袋交到他手上,冷冷道:“有人托我送信与你,你且打开看看。”

李明远疑惑地接过信袋,手指微微颤抖。

他缓缓拆开,看到一封信,还有一锭纹银。

信上的内容更是让他瞠目结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