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白笔下 “笔锋杀尽中山兔” 的唐代狂草,到张旭、怀素的肆意挥洒,草书可以说是最能展现性情的艺术代表,即能表心又能表意,这一伟大的创作是其他艺术形态无法比拟的。
但在今天的草书学习中草率之风盛行,很多人在学习草书之时却忽略了“草法”这一关键要素,很多人临习只在于形态或在于快意,从而缺少了法,草书并非是毫无章法的乱写,更不是所谓的写到让人看不懂就是好书法。
恪守严谨的“草法”才是描绘其艺术风姿的关键,如果是随心而写没有法度可言,那么极有可能你刚写完过后连你自己都看不懂了吧。
草书作为五大主流字体之一,与楷、行、篆、隶相比,可辨性最差,这也导致大众对其存在诸多误解。真正的草书讲究 “连”“省”“变”“代” 四大要素 ,且书写基础是遵循草法。
当代一些所谓 “书法大师” 盲目求新,不遵循古法,使得草书被误解为 “胡涂乱画”。其实,草书既要 “求变”,也要 “尊古”,而学习古代草书大家便是 “尊古” 的重要途径。“书圣” 王羲之吸收魏晋名家草法并改造,推进了今草的成熟,后世草书家多受其影响。
米芾除了人怪,他在书道上是人人称赞的好书法,他可是书法界的集古大师,能做到临摹古帖而以假乱真之人,书艺之高,堪称学王羲之学到精髓的大师。他花费超过 20 年时间临摹 “二王” 法帖,研习其中秘法,直到晚年才整理出一份羲之草法秘籍《集古草诀》。
这本著作据说耗时了 30 多年,将王羲之的笔法精要和失传已久的笔法通通给整理在了一块,可谓是草书界的教科书,此作大成意义非凡。古代书法世家对笔法保密性极为看重,一些技巧研究因此失传,而米芾填补了这一空白。
《集古草诀》被宋徽宗钦定为宣和书院必学,此后历朝历代宫廷书院皆将其定为范本,可谓是草书的 “标准教科书”。全卷共 1060 字,采用五言律诗格式,将草书的用笔、结字、区分等内容阐明,比明代韩道亨临摹的《草诀百韵歌》归纳得更为详细。它就像是一本草书的 “百科全书”,为学习者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指导。
在用笔上,灵动多变且富有节奏感,起笔果断干脆,收笔利落洒脱,笔画之间的牵丝映带自然流畅,毫无生硬之感。其线条粗细变化丰富,时而粗壮厚实,彰显力量感;时而纤细轻盈,宛如游丝般飘逸,这种粗细对比赋予了字体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结构方面,《集古草诀》巧妙地融合了欹侧与平衡。字的重心看似不稳,却又能在动态中寻得平衡,欹侧的角度恰到好处,既增添了字体的活泼与灵动,又不失整体的和谐统一,充分展现出米芾高超的结构驾驭能力。
书中每个草字旁边都有米芾亲自书写的小楷,用于帮助初学者识读,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难度。内容采用五言歌诀形式,解读草字的组成结构和书写方式,便于诵读和记忆。
我们是否也能学习此帖?准确来讲此帖对于草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学习此帖我们能用笔更加灵活稳健,规避各类问题。当熟记并深入研究这本书后,就如同在脑中形成了一部 “草书字典”,随时可供取用。
不过对于初学者而言,如果你一上来就想学草书的话,那么我建议你还是先从笔法开始入手,如果你连基本的笔法都不会,是很难理解过其中讲的行笔运笔的,再说基础也不会看到这篇,是我多言了哈。
对于草书爱好者而言,《集古草诀》是开启草书艺术大门的钥匙。让你在学习草书的道路上,能遵循 “取法乎上”“循序渐进” 的原则,如若能从这部经典入手,先品读再理解然后下笔临习,定能提升草书水平,领略到其中的秘法,最终草法大成。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超多的书法学习资料,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书画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