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均为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图片均源自网络,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妈,这段时间还好吗?”秦思雅坐在车里,拨通了母亲的电话,车窗外的街景飞速掠过。

电话那头一片安静,随后传来母亲母亲低沉的声音:“还好,就是最近胃口不太好,心里老觉得空落落的……”

电话突然中断,秦思雅握着手机,眉头紧锁。

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却说不上来,一种隐隐的不安,开始在她心里生根。



01

秦思雅事业有成,作为上市公司的一名高管,每天的工作安排总是紧凑而忙碌,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

尽管她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丈夫赵远航是大学的副教授,女儿秦果果乖巧可爱,但秦思雅内心常常隐隐有一种亏欠感。

这种感受更多地来源于她对母亲母亲的陪伴日益减少。

母亲梁慧蓉独自生活在老家,是个性格刚强的女人。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习惯了独立,也不愿意打扰女儿的生活,甚至从不主动提出让人陪伴。

但秦思雅知道,母亲的坚强背后藏着孤单,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夜,老房子里一定是清冷的,甚至有些空荡。

尽管她心里明白这一点,但繁忙的工作让她无暇分身,母女之间的联系多半靠几通电话维系。

一个普通的下午,秦思雅正在公司处理一份紧急的文件。会议室里,同事正焦急地等待她的方案定稿。

就在这时,手机铃声突然响起,屏幕上显示的是母亲的名字。秦思雅犹豫了一秒,还是迅速接通了电话。

“妈,怎么了?”她放低声音问道。

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听起来有些虚弱:“思雅,我刚才在院子里摔了一跤,去医院拍了片子,说是腿骨折了。”

秦思雅顿时坐直了身体,语气里带着一丝紧张:“妈,你现在在哪里?严重吗?需不需要手术?”

“邻居送我去看了医生,医生说暂时不用手术,但要静养两个月。”母亲叹了口气,“可我一个人在家,实在不方便。”

“那你搬来城里住吧,我和远航一起照顾你。”秦思雅立刻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行!”母亲的语气斩钉截铁,“我不习惯离开老家,再说你们工作那么忙,我过去只会添麻烦。”

秦思雅皱了皱眉,正想劝说,却听见母亲匆匆挂断了电话。



挂了电话后,秦思雅的心里充满了焦虑。她赶紧拨通了丈夫赵远航的电话,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

“远航,我妈这次摔得不轻,我让她来城里住,可她死活不愿意。”她的语气里透着一丝无奈。

“确实,这样的年纪骨折了,必须得有人照顾。”赵远航沉吟片刻,“要不,咱们给阿姨请个护工?这样她既不用离开老家,也有人贴身照料。”

秦思雅点点头:“也只能这样了。”

第二天一早,秦思雅便开始联系几家家政中心。然而,事情并不如想象中顺利,面试了几位护工后,她总觉得不够合适。

有些护工经验不足,有些则性格过于强势,恐怕与母亲相处不了几天就会发生争执。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母亲那边催得越来越急,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家政中心经理打来电话,推荐了一位名叫周敬南的护工。“他三十五岁,护理经验丰富,尤其擅长照顾行动不便的病人。他性格温和,评价很高。”经理解释道。

“男护工?”秦思雅略显惊讶,“会不会不太方便?”

“我理解您的顾虑,但他照顾过骨折病人,这对您母亲非常重要。”

犹豫片刻后,秦思雅决定见一面。

周敬南如约来到家政中心,身材修长,穿着得体,举止沉稳,与秦思雅想象中截然不同。他自我介绍后,详细讲述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大学学护理专业,在养老院工作三年,后来担任专职护工,护理过多位骨折病人。”

赵远航好奇地问:“男护工不多见,为什么选择这一行?”

“我外婆是护工,她教会我帮助他人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周敬南笑着回答,“虽然男护工存在偏见,但我相信用心就能赢得信任。”

秦思雅和赵远航对视一眼,认可了他的专业和态度,决定试用一周观察效果。

02

当天下午,夫妻俩便带着周敬南来到了母亲的家。老房子位于一个老旧的小区,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很整洁。

“妈,我们来了。”秦思雅推开门,看到母亲正坐在床边,看起来气色不太好。

“思雅,你带谁来了?”母亲看到周敬南,眉头皱了起来。

“阿姨您好,我是家政中心派来的护工周敬南。”周敬南微笑着自我介绍。

“护工?还找个男的?”母亲一听,立刻摆手,“不用不用,我自己能行。”

“妈,医生说你需要静养,自己怎么可能行?”秦思雅有些无奈,“周先生有丰富的护理经验,会照顾好你的。”

“阿姨,您放心,我一定像照顾自己家人一样对待您。”周敬南的语气真诚,“如果您不满意,可以随时辞退我。”

母亲听了这番话,虽然依旧不情愿,但也没有再反对。她看了秦思雅一眼,挥了挥手:“行吧,就试试吧。”

这已经是母亲最大的让步了。秦思雅松了口气,转身对周敬南说道:“麻烦您了。”

“秦女士请放心,我会尽力做好。”周敬南点点头。

几周后的一个午后,秦思雅驱车来到母亲家,推开门的瞬间,一股浓郁的鸡汤香气扑面而来。

客厅里,母亲正坐在沙发上,面前摆着一碗热腾腾的鸡汤,周敬南站在一旁,正细心地叮嘱:“阿姨,这汤有补钙的功效,您得趁热喝,喝完我再给您按摩,促进骨折处的血液循环。”

“行了行了,你这个小伙子就是事儿多。”母亲嘴上抱怨,脸上却挂着轻松的笑容,端起汤碗一口一口地喝着。

看到母亲这副模样,秦思雅心中一阵安慰。



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独居,性格也变得更加倔强和难以接近。

可是现在,她的神情里竟有了几分从前未曾见过的轻松和满足。

“妈,看来周先生照顾得不错啊。”秦思雅坐下来调侃了一句。

“是不错,比你强多了。”母亲瞥了她一眼,语气里带着难得的轻快,“小周做饭好吃,还懂得怎么护理,比你和远航省心多了。”

秦思雅笑了笑,母亲能这样心情愉悦,她自然是高兴的。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她渐渐察觉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母亲与周敬南的相处,似乎不仅仅是护工与雇主的关系。

有一次,她早到了一会儿,刚推开院门,就听见母亲爽朗的笑声从房间里传出来。

透过窗户,她看到周敬南正蹲在母亲身边,模仿着某个喜剧角色的动作,逗得母亲捧腹大笑。这样的场景,让秦思雅一时间有些愣住了。

“思雅,这么早就来了?”母亲看到她进门,笑意盈盈地招呼着,“小周刚给我讲了个笑话,可把我逗乐了。”

秦思雅应了一声,心里却不禁泛起一丝疑虑。

她明白,护工照顾病人不仅是身体上的护理,更需要关注精神上的需求,可母亲对周敬南的依赖似乎渐渐超出了普通的关怀范围。

这种隐隐的不安,在表哥程立新到访后,被放大了。

那天,程立新难得抽空来看望母亲。一进门,他便看到周敬南正半跪在地上,动作娴熟地为母亲按摩小腿。

母亲靠在沙发上,闭着眼睛,嘴角挂着一抹轻松的微笑,完全沉浸在这份舒适中。

03

程立新愣了一下,随即转身走向厨房,找到正在准备午饭的秦思雅。他低声问道:“表姐,这就是你们请的护工?”

“是啊,怎么了?”秦思雅随意地回应了一句,目光仍集中在锅里的汤上。

程立新却皱起了眉头,压低声音说:“我觉得这不太合适。”

“哪里不合适?”秦思雅听出他语气中的不以为然,转头看向他。

“你不觉得,你妈和这个男护工的关系有点太亲密了吗?”程立新斟酌着措辞,但语气里分明带着一丝暗示。

秦思雅愣住了,随后语气微冷:“表哥,你这是什么意思?”

程立新叹了口气,指了指客厅的方向:“你妈一个寡居的女人,和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时间长了,万一产生点什么复杂的情感,你觉得像话吗?”

“程立新!”秦思雅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声音里透着不悦,“小周是专业护工,他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都没问题。我妈是个明事理的人,不会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你是不是想多了?”

“我当然希望是我多心了。”程立新耸了耸肩,语气依旧严肃,“可思雅,阿姨毕竟一个人生活多年,情感空虚也是正常的。再说了,谁能保证那个护工就一定不会有其他想法?我说这些,只是提醒你一句,别到时候闹出点什么事来,后悔都来不及。换成女护工,不是更保险?”

秦思雅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不快。

她知道表哥向来多疑谨慎,总喜欢过度解读事情,但他的提醒却像一颗不易察觉的种子,在她心里悄悄扎下了根。

她没再继续争辩,敷衍地说:“谢谢你的提醒,我会注意的。”

午饭后,程立新起身告辞。送他离开后,秦思雅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目光扫过客厅的母亲和周敬南。

母亲正用一只手扶着茶杯,另一只手被周敬南轻轻拉着,他正在帮她捏手腕,动作熟练而专注,脸上没有一丝多余的表情。

而母亲的神态却带着一种微妙的满足,眼神柔和,嘴角微微上扬,和往常冷静威严的样子截然不同。

秦思雅忽然感觉有些异样。这是母亲吗?一向刚强、不愿示弱的母亲,何时在另一个人面前显得如此柔软?



程立新的话不由自主地在她耳边回响。她试图说服自己,这是护工的专业工作,母亲的放松只是得到了妥帖照料后的正常反应。

但不知为何,她的心底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不安。母亲对周敬南的依赖,似乎已经不只是生活上的需要,甚至让人感觉有些过度。

从那天起,秦思雅开始刻意留意母亲与周敬南的互动。

有一天,她提前结束了会议,打算给母亲一个惊喜,推开房门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