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均为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图片均源自网络,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您真的决定垫这笔钱吗?”急诊室的走廊里,孟致远低头看着眼前这个满脸焦急的女人,眼中透着复杂的情绪。
韦淑兰攥紧手中的布袋,里面装着她这几年的积蓄。
她没有犹豫,微微点头:“人命关天,钱能再挣。”
话音刚落,她的声音被从病床传来的虚弱呻吟掩盖。
01
韦淑兰推着保洁车走出化工厂大门时,天色已暗,街边昏黄的路灯映照出她疲惫的脸庞。这一天的工作格外辛苦,手指关节隐隐作痛。
夜风从衣袖里灌进来,凉得让她忍不住打了个寒战。她用力搓了搓手,调整了肩上的背包,迈步朝家的方向走去。
刚走到巷口,一阵尖锐的刹车声刺破了寂静的夜晚,接着是一声沉闷的撞击,仿佛击中了某种柔软却无比重要的东西。
韦淑兰下意识停住脚步,循着声音望去,只见几米外,一个老者倒在路边,瘦削的身躯在地面上抽搐,鲜血从他的额头缓缓流出,在地面铺开了一小片暗红。
“出车祸了!”她心里一紧,提起步子跑了过去。老者的脸色蜡黄,眼睛微微睁开,却连发出声音的力气都没有。
她连忙弯下身,试探着呼唤:“大爷,大爷,您听得到吗?”
老者的嘴唇动了动,但没有发出声音。
“救命啊!”韦淑兰用尽全力喊了出来,声音在夜空中回荡。周围零星聚拢了几个路人,但大多数人只是站得远远的,指指点点。
“老太太,别多管闲事,这种事沾上就麻烦了。”一个年轻男人摇着头低声嘀咕。
“是啊,送医院就得垫钱,谁知道家属会不会赖账呢?”另一个女人附和道。
韦淑兰没有理会这些话。她迅速环顾四周,发现没人上前帮忙,心里升起一阵无名的焦急和愤怒。
“命都快没了,还计较这些?”她咬咬牙,站起身拦下一辆出租车。
“师傅,麻烦送我们去最近的医院,快点!”她气喘吁吁地对司机说道。
司机犹豫了一下,看了看倒在地上的老人:“大姐,这……你确定没问题吧?”
“他快不行了!”韦淑兰语气里带着一丝恳求,“算我求你了,先救人,费用我来负责!”
司机看她的神情,不再多说,帮忙将老人抬进车里,迅速朝医院方向驶去。
在急诊室里,时间仿佛变得粘稠而漫长。护士推着老人飞快地进了急救室,韦淑兰却被拦在门外,只能焦急地等候。
一位医生走过来,眉头微皱:“您是伤者的家属?”
“不……不是。”她摇摇头,迟疑了一下又补充,“我是送他来的路人。”
医生的表情有些严肃:“伤者伤势较重,脑震荡需要立刻手术,初步估算费用约三万元。按照规定,暂时联系不到家属,您作为目击者需要签字担保,否则我们无法继续手术。”
“三万元……”这个数字让她愣了一下。她的手指下意识地伸进了随身携带的布袋里,摸到里面的一个硬硬的小钱包。
那是她这几年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本来是打算留给儿子韦子晋结婚时用的。
“您可以考虑一下。”医生的语气放缓了一些,似乎也意识到这个决定的难处。
韦淑兰深吸了一口气,抬起头道:“不用考虑,人命关天,钱能再挣。”她的语气里透着决然,将布袋拉开,从中取出一叠皱巴巴的钞票递给医生。
“谢谢您。”医生点点头,接过钱转身进了急救室。
等手术结束时,已是深夜。医生走出来对她说:“手术很成功,病人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需要住院观察一段时间。”
听到这话,韦淑兰长长地舒了口气,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主治医生孟致远来到病房,手中拿着一张病历表。他看了看病床上的老人,又看了看站在一旁的韦淑兰,带着些许好奇问道:“您是伤者的……什么人?”
“我就是看不过眼才送来的。”韦淑兰轻声说道。
孟致远点点头,没有再追问,只是皱眉道:“医院会继续联系病人的家属,不过,您毕竟是担保人,要有心理准备。”
“嗯,我明白。”她应了一声,随后低头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袖。
回到家后,韦淑兰将事情告诉了邻居。消息很快传开,邻里间议论纷纷。
“哎哟,淑兰啊,你是不是糊涂了?”一个中年女人推开门走进来,“现在这社会,做好事没好报,你救了人,家属赖账怎么办?”
“你自己挣点钱不容易,何苦去管这种闲事?”另一个男人叹了口气。
“要我说啊,她这是在给别人家贴金,最后恐怕连个谢谢都落不着。”旁边有人冷笑。
面对这些质疑,韦淑兰只是低着头,一言不发。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抬起头,轻轻说了一句:“救命是本能,换了你们不救吗?”
众人面面相觑,没有再说话。
02
每天清晨,韦淑兰总是第一个出现在医院病房的走廊上,脚步轻快却又小心翼翼。
她手里拎着一只装着粥和一些小菜的保温桶,推开病房的门时,目光总是下意识地先扫向那张病床。
床上的老人依旧是那个安静的模样,脸色苍白,双眼微闭,偶尔轻轻咳嗽两声。韦淑兰轻声招呼了一句:“大爷,我来了。”
她小心地掀开床边的小桌,将粥盛在碗里,又用勺子搅拌着,等到温度合适了,才俯下身扶起老人。
老人醒来后,目光茫然地看了她一眼,嘴唇颤动着,像是要说些什么,但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机械地张开嘴吃了几口粥。
“您慢点吃,不着急。”韦淑兰声音柔和,语气里带着一种让人放松的力量。喂粥的动作熟练而细心,老人没有多说话,只是目光复杂地扫过她的脸。
每日的护理渐渐成为韦淑兰生活的一部分。
每次忙完这些琐碎的事情后,她总会坐在床边和老人聊几句,虽然老人回应的并不多,但她并不觉得无趣,只把这些看作是尽力做好一件事的过程。
孟致远作为老人的主治医生,几乎每天都会过来查房。他每次经过韦淑兰身边,总会停下脚步,与她聊上几句。
一开始,这些对话只是关于老人的病情,但随着时间推移,话题逐渐变得随意起来。
“韦姐,这么早就来了?”孟致远笑着打趣。
“早来了心里踏实。病人醒了要是看不到人,肯定心里也不安。”韦淑兰将粥碗放好,回头笑了笑。
孟致远望着她,忍不住说道:“像你这样热心的人,真少见。”
韦淑兰摆摆手,脸上带着几分羞涩:“我哪是什么热心人,遇上了就不能见死不救。”说完,她的语气忽然低了下来,眼神也不自觉地飘向窗外,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落寞。
那一刻,孟致远察觉到,她的善良背后似乎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但他没有深问,只是默默记下了这个细节。
时间在病房里流转,日复一日的相处让两人之间的关系渐渐生出一种不言而喻的默契。
韦淑兰习惯了每天跟孟致远简单交流,他也渐渐熟悉了她低调温和的性格。
一次,韦淑兰照例到病房探望老人,却发现孟致远不在病房,而是坐在隔壁儿科病房的床边。
他正拿着一本绘本,低声讲故事,床上的孩子们围在他身边,脸上挂满了笑容。
“有一天,小兔子躲进了大树洞里,发现里面藏着一个奇怪的盒子……”孟致远讲得很投入,时而抬头逗逗孩子们,时而用手势比划着故事情节。他的声音柔和低沉,每一个字都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
韦淑兰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这幅画面,眼神渐渐变得柔软。
她从未见过孟致远这样的模样,他认真而专注,仿佛此刻的世界里只有这些孩子的笑容。
那一瞬间,她的心里有什么被触动了。她想起了许久未见的儿子韦子晋,也想起了那个曾经温暖而短暂的家庭。
命运带走了太多,但她从未停止过对生活的希望。
或许,正是这样的细微瞬间,才让她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温情,是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从那天起,她发现自己开始更加期待每天的探望,不仅是为了老人,也为了在医院的走廊上,能遇见孟致远,再与他聊上几句平凡却温暖的话语。
03
老人在医院的最后一天,原本安排的是上午出院。韦
淑兰特意起了个大早,把前一天熬好的鸡汤装进保温壶,打算再为老人送上一餐温暖的早餐。
她脚步轻快地走到病房门口,却突然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