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25日讯枣庄市现拥有“厂中厂”实体281家,涉及生产经营单位880家。枣庄市积极创新求变,夯实工作基础,全力打造“厂中厂”安全治理的“枣庄样板”,推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间实现良性互动。
科学谋划布局,构建安全管理“责任链”。面对“厂中厂”错综复杂的安全管理态势,枣庄市充分发挥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综合协调作用,组建调研团队,深入各行业“厂中厂”区域实地走访、深入调研,全面了解企业运营模式、安全管理现状及现存问题,先后走访企业15家,召开座谈会3次。组织召开全市“厂中厂”安全管理现场观摩推进会议,研究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对策。基于翔实的调研成果,精心编制《枣庄市“厂中厂”企业安全管理指导手册》,明确“厂中厂”安全监管治理重点,将责任精确细化到每个部门和单位,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清晰明确的行动指南。
着力健全工作体系,完善安全管理责任链条,制定出台《加强“厂中厂”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承租双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属地管理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推动区(市)将“厂中厂”企业安全生产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清晰划分镇(街)的属地管理责任和行业部门的监管责任,构建起全面、高效的安全管理网络,让日常监管工作得以有序开展。推动区(市)围绕“厂中厂”统一协调管理、双重预防、消防管理、危化品管理等安全标准,细化任务清单,打造出一套完整的全流程管理体系,从源头上确保“厂中厂”安全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排查全面覆盖,消除安全隐患“拦路虎”。排查整治是“厂中厂”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消除安全隐患的关键所在。对辖区内“厂中厂”企业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对疑似新增“厂中厂”单位逐户开展实地核查,密切关注企业承租方、厂房结构、从业人数、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变化,强化源头管控,专门建立《“厂中厂” 摸底排查信息表》与《“厂中厂”企业基本情况排查登记表》,对台账进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确保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为精准监管筑牢数据根基。
强力推进“厂中厂”企业安全隐患整治,印发《全市“厂中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组织多轮次“厂中厂”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制定安全治理重点及隐患排查要点,对企业的消防设施、电气线路、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使用储存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
培训多元创新,点亮安全意识“警示灯”。把安全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厂中厂”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员工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结合“安全生产月”和“双月”教育警示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先后组织开展各类培训1173次,培训人员25388人次,各类应急演练4783次。实施“订单式”培训,组织开展“请专家、查隐患、送服务”帮扶活动,为企业提供全链条跟踪服务,根据不同行业特点、风险类型以及员工需求,量身定制培训课程,解决企业隐患排查不深不实难点,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推进“沉浸式”体验,指导企业按照应急预案,模拟火灾、爆炸、泄漏等各类安全事故场景,进行报警、疏散、灭火等操作,熟悉应急流程。
构建长效机制,筑牢安全发展“防护堤”。着力构建“厂中厂”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一方面,强化部门联动,在安委办设立办公室负责牵头汇总和日常协调,绘制开发区“厂中厂”布局图,加大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应急管理、消防、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定期对“厂中厂”企业进行检查,交流安全管理信息,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形成监管合力。
闪电新闻记者 张维刚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