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报道,2月24日,南京中院召开新闻会,公布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情况。两年来,南京法院判处涉缅北等特大跨境电诈案件91件333人。南京法院加大电诈案件协同力度,不断统一法律适用,形成办案共识。
案件协同力度是指在处理案件时,不同部门或机构之间合作与协调的程度,强调的是多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
最高法多次强调统一法律适用的意义。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法报告提出,统一法律适用标准。这一报告提及,严格发回重审、指令再审条件,上级法院依法能改判的不发回,防止程序空转;创建“人民法院案例库”,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核入库案例,法官办案必须参考;建立贯通四级法院的“法答网”,及时解答法官提出的法律适用问题。
此前,最高人民法院统一法律适用平台于2023年2月14日上线,为推进统一法律适用提供平台支持和技术保障。
司法实践中,一些案件的法律适用不统一,导致“同案不同判”现象偶有发生,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统一法律适用,是实现司法公正、维护公平正义的关键路径。事实上,统一案例库、建立统一法律适用平台等举措,构建起法律适用的“数字标尺”,增强了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和信息化水平,维护了法律尊严,受到好评。
统一法律适用,在打击电诈领域意义重大。当前,电诈犯罪呈现出跨国界、跨领域、跨技术的新特点,电诈犯罪分子诈骗手段多元复合,令具体案例表现得更为复杂,社会危害性也十分严重。必须看到,打击电诈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在诸如入罪标准、宽严相济原则的把握等方面也出现了法律适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先后制定发布了多个规范性法律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法律适用标准,确立了依法从严惩处、全面惩处、准确惩处和全力追赃挽损的原则方针。
加大电诈案件协同力度,统一法律适用,旨在对电诈犯罪惩治到位、实现司法公正、形成更大震慑力。统一法律适用,增强案件协同力度,可以提高案件处理的权威性和统一性,提振群众的信心。此外,也可以大为提高断案的精准度和确定性,更大力度震慑犯罪分子。显然,在案件侦办、审理和执行等环节中,以信息共享、行动协调等方式形成更大合力,有助于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呼应人民群众的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法院坚持全链条打击电信诈骗及关联犯罪理念,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利用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实施诈骗的犯罪行为作为打击惩处工作的重点。这就击中了电诈的“七寸”、抓住了防范电诈的重点和难点。
着眼现实情境,唯有在更广阔层面建立打击电诈协作机制,形成全程序协作合力,才能更有效打击电诈犯罪、遏制电诈高发态势。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