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男性朋友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一顿啤酒加海鲜的盛宴后
脚趾突然红肿疼痛
好像被“无形的手”狠狠地掐了一下
再加上血尿酸升高
通常大家会立刻联想到痛风
可你知道吗?
还有一种关节炎也会让你措手不及
它的症状同样来去匆匆
关节红肿疼痛,仿佛一个不速之客突然造访,随即又不见踪影——这就是回纹型风湿症,一种虽然罕见但不可忽视的风湿性疾病。
什么是回纹型风湿症
回纹型风湿症,也被称为复发性风湿病,这个名字本身就像在告诉你,它总是会反复发作,让人防不胜防。第一次提到这种疾病是在1944年,当时医生们注意到,有些人的关节炎不像常见的那样持续,而是时不时地复发。更奇妙的是,发作时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疼痛和炎症反应,但一旦症状消失,他们又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生活,毫无不适。
回纹型风湿症多见于30至60岁人群,偶见于儿童,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回纹”指症状反复发作且可自行缓解的临床特点。
⚠️患者通常突发:
✅ 1-4个关节红肿热痛(手部小关节/腕/膝/足最常见)
✅ 数小时到数天自行消退,最长不超过两周
✅ 发作时痛到影响睡眠,缓解期却毫无痕迹
⚠️当心!这可能是回纹型风湿症在作祟!
如何判断是否患回纹型风湿症
回纹型风湿症的疾病特点显著,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详细的病史询问至关重要。目前1992年由Guerne提出的分类标准在临床的使用最为广泛。
回纹型风湿症的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发作期间炎症标志物(如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可能升高,血清补体和尿酸水平一般正常,部分患者的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可能阳性。影像检查(如X线和MRI)通常正常,发作时可能出现受累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无关节侵蚀性改变。回纹型风湿症的皮肤红斑现象是重要的鉴别特征。痛风也可以出现皮肤发红,但痛风通常累及男性患者下肢关节,如第一足趾、踝等部位,多伴血尿酸升高。
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基因突变可能增加回纹型风湿症的患病风险。研究发现携带特异性人白细胞抗原HLA-DRB1*0803基因突变的人群更容易患该病。自身炎症性基因(如MEFV、NLRP12、TNFSFA等)的突变也常见于回纹型风湿症的患者,这提示回纹型风湿症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感染(如细菌、病毒感染)可能触发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进而导致回纹型风湿症的发作。
如何治疗与预防
1.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在回纹型风湿症的急性发作期,非甾体抗炎药是最常使用的药物,可以迅速有效缓解患者的关节肿痛。然而,非甾体抗炎药对疾病的长期缓解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此外,糖皮质激素也被用于回纹型风湿症的短期治疗,但由于其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需谨慎使用。
2. 稳定期的治疗
在回纹型风湿症疾病的稳定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如抗疟药硫酸羟氯喹被广泛应用于患者的长期管理。研究表明,硫酸羟氯喹对回纹型风湿症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抗疟药物不仅能够保证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生物制剂类药物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JAK抑制剂和白介素-6受体拮抗剂等在一些对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疗效不佳的回纹型风湿症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回纹型风湿症预后
大多数回纹型风湿症患者不会发展为慢性关节炎导致关节畸形,但部分患者可能会转归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转归风险与患者是否携带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等自身抗体密切相关。那些携带这些抗体的患者,特别是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阳性的患者,发展为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更高。
如何预防回纹型风湿症的发作:
1. 适度运动,增强抵抗力。
2. 早睡早起,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3. 均衡饮食,避免生冷食物,以增强抵抗力。
4. 早诊早治,尽早诊断和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
回纹型风湿症是一种相对罕见的风湿性疾病,该病关节红肿痛和反复发作等疾病特点与痛风相似,且发作无规律性,极容易被误诊。诊断回纹型风湿症主要依赖于详细的病史和实验室检查,但缺乏特异性标志物。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不会发展为慢性关节炎,但部分患者可能会进展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预防发作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作息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蒙剑芬 滕佳临 胡琼依
编辑:张子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