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赵奕

当前,第一季度已过半,如何紧抓项目,实现“开门红”?成都步履不停,机遇满满。

从赴长三角开展区域合作拿下百亿投资,到一大批“金凤凰”落地,再到出台优化口岸营商环境“18条”促进通关便利,成都拿出了诚心与恒心,赢得企业的信心与决心。冲刺第一季度“开门红”,成都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持续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成都与长三角开启“双向奔赴”

68个重大产业化项目集中签约

2月18日,以“携手长三角,共享新机遇”为主题的2025“投资成都”(长三角)投资合作推介会在上海举行。活动依托成都与上海“空中经济动线”,邀请70家长三角已签约企业、重大项目在谈企业、川籍企业代表等齐聚,通过金融招商、资本招商等,进一步促进成都平原与长三角地区区域联动、产业互动、企业交流。

活动现场,成都市投资促进局作投资环境推介,重点介绍了成都投资环境、政策优势、产业发展等情况,并发布系列政策和投资机会清单。活动成功签约了68个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总额488.3亿元,涉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等多个重点产业。

不仅如此,成都献出了满满“诚意”。据介绍,成都市投资促进局紧扣投资者最关心的产业基金、项目载体、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等关键的要素需求,发布了2025“投资成都”系列政策;聚焦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产业领域,发布了投资机会清单。

“成都可以很好地辐射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甚至西北地区。与此同时,成都是一座宜居、创新、包容、充满年轻活力的城市,营商环境也非常好。”作为签约企业,苏稻集团成都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洪明表示,2024年,公司在成都实现了1.2亿元产值,决定持续深化与成都的合作,并与青白江区政府开始了紧密的沟通,计划建设苏州稻香村集团西南总部暨食品生产基地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推介会,只是成都集中赴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开展系列投资促进活动的专场活动之一。在2月19日举办的2025“成都⇌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场景发布会上,围绕智能终端、新型显示、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赛道,成都分别聚焦智慧装备、AI基础设施、智慧交通、智慧应急等场景,共发布187条机会信息,涉及金额超2000亿元,将牵引带动形成市场规模超5600亿元。会上还介绍了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机遇,发布了涉及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网络信息安全六大方面场景机会清单。


2025“成都⇌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场景发布会现场(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供图)

成都市投促局经济合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投资成都”系列投资促进活动,展示了成都市全力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的决心和信心。“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持续加强与重点城市群协同联动,狠抓意向项目签约、签约项目落地、落地项目开工,奋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世界隐形冠军企业组团来考察

一大批重点项目在成都“上新”

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成都既要天南海北“走出去”,更要想方设法“引进来”。

2月19日,由德国世界隐形冠军学会欧洲经济参议院组成的投资合作考察团抵达成都,作为跨国企业“成都园区行”活动的重要嘉宾将开启为期四天的国别园区考察,包括成都市龙泉驿区、青白江区、蒲江县等地的国别园区,与本地企业进行对接洽谈,重点围绕装备制造、汽车、绿色低碳等产业领域,探讨合作机遇,共谋发展新篇。

与此同时,新一批“金凤凰”纷纷落地成都。2月21日,在成都市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产业集群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暨现场推进活动上,成都带来了“惊喜”:47个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产业集群重大项目签约亮相,总投资额超500亿,将推动成都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产业迈入集群化发展新阶段。

从签约项目内容来看,产业指向性和针对性都非常强。其中,既有中大型无人机整机制造及零部件配套产业园项目,也有具备“星、箭、终端”全生态链总体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基地,还有瞄准提升成都卫星整星批产化能力的项目。更有计划打造一系列高端航空产品,产出一批高水平标志性科技成果,培育一批高端航空装备领域科技领军企业的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项目。从低空到太空,成都正加速“起飞”,一条覆盖上下游的“研发设计+系统集成+运营服务”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产业链已经初露峥嵘。

2月21日,成都成发科能动力工程有限公司工业透平装备及燃机核心装备研发制造中心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依托航空发动机技术优势,地面化、民用化研发制造航空发动机衍生产品(轴流压缩机、余压透平装备等)以及燃气轮机压气机、动力涡轮等核心部件。


成发科能工业透平装备及燃机核心装备研发制造中心项目效果图(图源成发科能)

据介绍,该项目位于成都市新都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内,计划总投资50亿元,分三期建设,力争2025年完成一期主厂房封顶、2026年一季度实现搬迁投产。“该项目填补了园区在燃气轮机、工业透平等高端能源装备领域的空白,为进一步延伸航空发动机产业链条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徐士棚表示。该项目建成达产后,产业集群规模预计达100亿元以上,将推动园区航空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档升级。

出台优化口岸营商环境“18条”

促进跨境贸易更加便捷与丝滑

2月22日,《成都海关进一步优化四川口岸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通关便利十八条措施》(以下简称“18条”)已出台。“18条”紧密结合四川外贸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推出多项创新举措,比如,在推动开放平台释能方面,支持成都国际铁路港和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探索“区港一体化”模式,实现区、港之间货物快速流转,降低物流成本。


成都国际铁路港(图源成都海关发布公众号)

在助力国际物流枢纽建设方面,支持航空公司拓展货运航线,拓展“空空中转”业务,深化“多点交运”“空侧内转”等创新举措。在支持优势产业提质倍增方面,支持集成电路等行业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便利通关,对一线进口保税仓储的机电零部件实施“集中检验+分批出区”模式改革。

“18条”如何问需于企,精准服务企业发展?比如,在全国海关首创AEO企业海关管理专员制度,为AEO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管理,实现海关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疑难问题快速协调处置。“海关关长送政策上门”等机制则将常态化落实,推动海关惠企政策直达外贸主体,让企业实实在在享惠。应用“企业问题清零”机制、成都海关门户网站、12360海关服务热线、政务新媒体等,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建立“你呼我应”机制,积极回应诉求,及时解决困难。

“成都海关将围绕培育外贸新动能、提升对外开放能级、促进跨境贸易便利、营造良好口岸营商环境等4个方面细化配套举措。”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通关便利、推动成都外贸稳量提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