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重托、满怀热情。2月24日,出席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的委员陆续抵达驻地报到,成都正式进入2025两会时间。
24日上午,委员报到现场已准备就绪,流程简洁而高效,委员们在工作人员指引下依次办理相关手续。他们怀揣着来自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各行各业的提案,为成都高质量发展积极履职、建言献策。报到现场,委员们相互交流,围绕当前社会经济热点,共商2025成都发展大计。
热词:人工智能
以“AI+”实现创新突破
作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创新历来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今年的会议上,不少委员的提案都指向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领域。
市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徐鹏所在的团队,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孤独症治疗,目前已有超过800名儿童参与到诊断与治疗中来。他建议,如今,全国不少城市都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给予精准支持,成都各区(市)县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更要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禀赋,做到差异化布局。
“在成都,农业正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比如我们的水稻、小麦种植正在实施全程机械化。”市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周伦理深耕乡村振兴领域,他认为,成都通过政策协同与创新实践,在数字乡村等议题上成效显著。
近期,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展现出强大的场景应用潜力,这一趋势为科创驱动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AI技术可深度优化农业全产业链管理,通过精准化、智能化手段聚合资源,改变传统‘单兵作战’模式。”周伦理进一步表示,成都科教资源富集,可以依托高校资源与企业力量,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平台,加速AI与农业机械、数字管理等环节的融合应用。
关键词:对外开放
让全球资源看见成都
今年,“持续推进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扩大高水平开放”也是委员们关注的重点话题。
“国际科技合作是外向型经济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抓手。”成都市政协委员、青白江区科技局局长任涛对围绕搭建科技领域国际合作平台、助力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建设提出建议。他认为,成都正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国际科技组织的深度合作将是未来的突破点,能够推动科技与产业双向赋能。“国际科技组织交流需要常设机构、固定机制和配套活动支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他表示,通过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科技组织的资源对接,不仅能推动具体项目产业化,还能促进人才交流,让全球资源看见成都,为外向型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
作为建筑行业从业者,市政协委员、成都建筑协会秘书长马平关注民营企业绿色建材出海问题。她建议,在中小民营建筑企业出海过程中,可以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商协会发挥作用,“牵手”大型央国企,多渠道多方式搭建民营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平台,通过“抱团出海”助力企业建立海外市场资源链接,促进务实合作。
关键词:产业发展
乘文创东风释放资源潜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今年,不少委员都将目光投向了新兴产业发展领域。
市政协委员、彭州市政协主席米兰佳作为特邀界别委员,带着对成都西北片区发展的深度思考和对城市创新的热切期待来到报到处。谈及对于此次两会的期待,米兰佳格外关注创新基因重塑:“今年,成都因‘哪吒’等文创IP破圈,展现了多年积累的创新土壤,但我们需要更强劲的科创引擎。”她以深圳、杭州为对标为例,希望成都进一步释放高校资源潜力,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领域打造标志性产业集群,同时完善“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让创新成为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我今年带来的提案主要聚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朗力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汤进表示,目前,成都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开展“立园满园”行动,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以应对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介绍,此次两会,他将在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支持品牌建设、简化审批流程、加大民营企业园区支持力度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春节至今,《哪吒2》火爆出圈,成为舆论热点。“成都文化底蕴深厚,创新能力强大,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次我带来关于科幻产业、动漫产业与软件产业深度融合的提案。人工智能正在前所未有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建议借助科技力量更好地打造成都科幻馆,包括加强后期运营、塑造城市品牌等。”市政协委员、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张彬表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陈煦阳 杨升涛 李艳玲 吴茜 摄影 胡大田 李冬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王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