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五色”阶梯分级处遇工作法、“新媒体+普法”、模拟法庭大赛……不拘泥于传统讲授式普法,用好用活政法机关履职办案所积累的司法实践“富矿”,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2月21日,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在贵州启动。记者跟随采访团在贵州各地走访发现,近年来,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贵州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普法治理创新举措,以推广法治教育筑牢“防未病”的成长根基,将法治宣传深度融入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过程中,完善联动机制,探索出一条治理实效显著的普法新路径。
沉浸式普法+分类矫治 撑起青春守护伞
全面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要重点加强对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
图为三穗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三穗县人民检察院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和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为未成年人提供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特色教育。
青少年在吸毒后身体皮肤变化模拟、火灾模拟、监狱场景模拟等体验场景中,学习法律知识。在“健康上网”体验区、“磁力数字”、预防校园欺凌知识竞答对抗游戏、毒品识别检验等互动项目中,赢取“青禾法治小卫士”勋章,学以致用巩固法律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未成年人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体验,在学到法律知识的同时,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和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基地还常态化开展“法治关爱•守护成长”活动,组织全县中小学校学生到基地接受教育,提高法治教育覆盖面。
同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涉及打击犯罪、预防犯罪以及罪错行为矫治。针对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干预矫治难的问题,三穗县检察院探索“五色”阶梯分级处遇工作法。根据罪错未成年人所涉行为性质、日常表现、家庭监护等情况,将罪错行为分为严重涉罪行为(黑)、轻微涉罪行为(红)、严重不良行为(黄)、不良行为(蓝)、不端行为(绿)五类,采取黑色打击、红色管束、黄色帮教、蓝色引导、绿色关注等分级分类矫治措施,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
2022年8月,三穗县检察院在办理一起9名未成年人涉嫌抢劫犯罪过程中,运用“五色”阶梯分级处遇工作法,对涉案人员进行分级处理,干预矫治。对经帮教后屡教不改的3人提起公诉,判处刑罚,3人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均获减刑;对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2人送专门学校教育矫治,2人参加中考且顺利从专门学校毕业;对属于从犯、具有自首情节的4人附条件不起诉,4人均通过考察,获得不起诉,顺利回归社会。
“在犯罪打击方面严格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惩治也是挽救;对于长期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屡教不改的,坚决予以刑事处罚;对于能改正自己错误的,可以附条件不起诉;对于年龄不满的改变过去简单要求家长管理,而是切实开展帮教,实现惩治一案,教育一片。”三穗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易云亮说。
新媒体普法+咨询 助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短视频普法、直播带法、以案释法……加强网络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健全完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
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等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常态,黔东南州司法局用好短视频短、平、快和群众喜闻乐见的优势,用互联网思维和网言法语,创作900余部普法短视频在新媒体平台发布,累计吸引20亿人次观看。
图为黔东南法治宣传直播间。
“家人们,你们好,欢迎你们进入‘苗侗普法’直播间,这里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司法局抖音官方直播间……”2022年,黔东南州司法局依托“苗侗普法”新媒体平台开展法治宣传直播,邀请律师和州直相关执法部门进驻新媒体直播间,结合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开展“直播带法”。
除此之外,黔东南州司法局以普法为切入点,将矛盾纠纷“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融入政务新媒体建设运营,通过开展新媒体普法,从前端预防矛盾纠纷产生。
2024年3月21日,“苗侗普法”后台接到一网友私信称遭到殴打,请相关部门帮忙协调,维护合法权益。黔东南州司法局工作人员看到这一留言,立即联系当事人询问情况,迅速启动和黔东南州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联动机制,当天就成功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事后,司法局公法中心安排专人进行跟踪回访,了解双方当事人思想状况,防止双方之间因其他问题引发新的矛盾纠纷,形成有效闭环。
“在直播间里,可以接触到大量线下难以发现的法律服务需求和矛盾纠纷线索,我们从网民的留言咨询中排查潜在的矛盾纠纷,引导网民依法合理表达诉求和依法处理矛盾纠纷,促进将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黔东南州司法局信息中心副主任田健说,通过对线上法律服务需求和矛盾纠纷线索追根问源,依托线下“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力量及时跟进排查,可以推动隐性矛盾问题浮出,增强矛盾纠纷排查效果。
2023年以来,黔东南州司法局通过政务新媒体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00余条,收集转办化解矛盾纠纷83件。
讲台+审判台 普法新模式感受法律威严
刑无轻重,用之唯平。非平法之难,思在断之为难。法庭审判的公正性不仅关系到案件的处理结果、法律威严和社会稳定,更对普法宣传有着重要意义。
黔东南州台江县人民法院发挥自身审判职能优势,以竞赛形式创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獬豸青苗杯’中学生模拟法庭大赛”,通过参与性、趣味性、竞技性,以真实的案例引导青少年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助力青少年在法治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如何让学生从“零基础”快速成长,了解、熟悉、掌握相关法律知识,能在实际比赛中适应庭审、掌控庭审,呈现出精彩对抗?
台江法院安排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法官助理、书记员与县民宗局、县教育局、县妇联、团县委选派人员组成了一支专业指导团队先上讲台。
团队成员分配到各支参赛队担任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个性化指导,让学生不仅仅是“表演”,更是在知晓违法犯罪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真实出演”。
在模拟法庭中,学生们分别担任法官、检察官、书记员、司法警察、被告人和辩护人,围绕抽签选定的案由,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对涉及到的刑事诉讼法、刑法条文进行学习,并结合一些简单的案例进行剖析式教学,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扮演的法官、检察官、律师、被告人等角色分析角色心理,撰写审理提纲、起诉书、代理词、悔过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零距离”感受法律的威严。
模拟法庭不仅是法治教育课,更是成长必修课。台江县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法院将充分利用好“模拟法庭”这一平台,从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实际出发,力求以鲜活、新颖的法治教育方式,广泛吸引学生参与,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增长知识,达到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统一,认知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统一。
法治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邢国涵 任锐 记者 常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