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空气中已经有了一丝温暖,眼看冬天即将过去,农民的春耕准备工作陆续展开。在日照市东港区南湖镇,纳格中草药有限公司的金银花田里,一群农民分成了两拨,一边挖坑一边给金银花追肥。


金银花田里,工人正在给花施肥。

眼前的金银花枝子光秃秃的,但施肥的工人说,再过20来天它们就要冒芽了。这些金银花是园区引进的新品种‘四季花’,花期从五月持续到十月,比普通品种多三个花季。

“不仅是金银花,五六月份之后,芍药、党参的花就都开了,整个山坡都是彩色的。旁边就是南湖河,从远处看有山水很漂亮,一到春天就有不少游客到我们药田里打卡拍照。”

也就是十年前,南湖河两岸还是另一番景象:河道被违章建筑侵占,污染严重,蓄洪作用几乎丧失,一到汛期河水就会淹没周边村庄。2017年起,当地对南湖河开始进行生态工程治理,拆除违章建筑,修整河道,绿化河岸。脏、乱、险的南湖河变清了、变美了。

河道得到治理,河两岸农村与农业产业也要一并优化升级。当地政府就在河道沿线针对性招商引资,发展高产、高效、低能耗的生态富民产业。南湖河两岸多低山丘陵、岭下平地,无法大规模种粮,但土壤微酸,地下水储量丰富,适合中草药的生长。因此纳格中草药流转了2000余亩土地,种上了金银花、丹参、黄芩、银柴胡等多种中草药材,并进行中草药加工与文化宣传。而且,这也是当地第一个社会资本流转土地过千亩的现代农业项目。

中草药材因用途特殊,品质把控更加严格,追求产量同时,在病虫害防治和化肥使用上会更加慎重。张永涛介绍,园区承包土地后,便对地块进行了优化改造。使用大型机械将项目区内丘陵地块、贫瘠地块等进行深翻整合,小地块变大块地,便于开展机械化作业;水肥一体化系统全覆盖,并建设排水渠。持续减少化学肥料,增加生物有机肥、有益菌肥和土杂肥的使用;除草除虫方面主要使用杀虫灯、昆虫诱捕器、加厚除草防虫地膜,等生态调控和物理诱控措施。经过连续数年的土地修整,配合秸秆还田等措施,土壤肥力明显增强。

中草药基地建成前,当地村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等低效益作物,扣除人力成本后,仅能维持收支平衡。改种中草药后,土地的产出价值翻了数倍。张永涛说:“我们每年都会根据市场情况和轮作需求调整种植种类,园区里药田平均计算每年亩产生的价值能达到5000元。”

通过集中化、规模化经营,盘活了村集体荒沟田埂等闲置资源,每年仅通过土地流转一项就为周边村居和老百姓增加经济收入200余万元,同时直接增加就业岗位160多个,方便了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关注增加,园区千余亩药田产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纳格中草药便主动与周边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园区通过自身种植经营,探索出一套成活率高、产量可观、栽培技术可复制可推广的中草药种植模式,将其分享给有意向的合作社或者种粮大户,提供苗种签并上门收购,同时提供技术指导。

“中草药种类多,而且市场价格波动比粮食幅度大,因此这些合作社每年的收益也不尽相同,但能保证的是,中草药种植每亩收益与种粮相比,能提高至少1000元。若是选对了品种,在好的市场行情下,每亩收益能过万元。” 张永涛计算。供苗包收且效益好的合作模式受到了众多合作社的欢迎,目前与园区合作的农业主体范围北至青岛平度,南到岚山都有覆盖。

在接下来的运营上,张永涛计划进一步开发中草药研学旅游,推出中草药产品,并通过优化苗种质量和加工技术,提高亩均产出价值:“未来,亩均效益有望达到6000至7000元,效益提升将进一步带动周边中草药产业发展。”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安臻 通讯员 王麦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