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莒县果庄镇的设施大棚蓝莓迎来成熟季。在后梭庄村蓝莓种植大户严孝伟的大棚内,一颗颗颜色紫黑、硕大饱满的蓝莓缀满枝头。他和工人们穿行在树丛间,将一颗颗甜酸可口、香爽宜人的果实小心摘下,轻轻放入筐。
“L25这个品种果粉厚重细腻,不容易损坏。像F6,果粉太薄了,不小心就会蹭掉,影响外观,也会影响卖价,所以要轻拿轻放。现在我们的蓝莓供不应求,主要销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别看严孝伟现在对蓝莓的品种、果实特性如指掌,12年前他还是个种植业的“门外汉”。“从装修干起,到加工零部件,再到开食品厂,就是没种过地。”谈起最初走上种植蓝莓的道路,严孝伟记忆犹新。2013年,他在亲戚的推荐下,开始尝试蓝莓种植,当时试种了三亩地,没想到当年就卖了10多万元。
尝到“甜头”的严孝伟坚定了发展蓝莓种植的信心。从那时起,他开始深入钻研蓝莓种植技术,逐步扩大种植面积,从露天到大棚,从普通品种到高端品种,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科技化,让蓝莓的含“金”量不断提升。目前,他已发展蓝莓种植110多亩。在春节前,每斤蓝莓鲜果价格卖到200元。
2018年,种植经验逐渐丰富的严孝伟带头成立雪润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壮大蓝莓产业,目前累计辐射带动全镇以及周边乡镇的20余个村庄2000余户村民加入其中。
后梭庄村村民于秋美是跟随严孝伟发展蓝莓种植的农户之一。她种植的大棚充满“科技范”:以椰糠基质替代传统土壤,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精准管控,每个种植槽都配备传感器,实时监测pH值等关键指标,系统能根据不同生长期自动调节营养液配比,在家还可以用手机调控各项数据。
“我这个大棚是去年7月14日开始种植的,现在刚开始挂果。要是早下决心种上,现在就能跟人家一样在家数钱了。”在大棚里,于秋美一边对果树进行疏花边笑着说道,眼中满是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随着蓝莓产量的快速增长,2023年,在果庄镇政府的帮扶下,严孝伟成立了果庄雪润蓝莓运营中心,让种植户们在家门口就能把蓝莓销往全国各地。目前该运营中心蓝莓日交易量达6000余斤,待6月份大批量上市时可达到每天4万多斤。
蓝莓俏枝头,百姓乐心头。蓝莓除了给种植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外,还发挥联农、带农、助农的纽带作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在这里摘蓝莓,离家近,一天差不多挣120元,照顾家庭也很方便。”采摘工人张国芹说。目前在果庄镇,还有5000多名像她这样的“蓝莓工人”。
一颗颗蓝莓,成了果庄镇振兴路上的“甜蜜引擎”。在政府规划推动、市场引领下,农户在种植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有了明显提升,种植规模和产量也在稳定增长。目前,果庄镇蓝莓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5000余亩,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
(大众新闻记者 栗晟皓 通讯员 郑丽娜 史发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