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雍坚
济南中山公园内有个延续二十多年的旧书市场,这是济南文化人的幸事。每逢周末,到这里来淘淘旧书,和三五文友拉拉闲篇,不失为一种闲雅之事。最近整理电脑文件时,意外找到一张2004年拍摄的书市照片。照片中,书摊前全是人。虽然现在书市的环境比当年改善不少,可今昔对比,书市的人气却有些“不温不火”。
2004年济南中山公园旧书市场
作为一个“周而复始”来中山公园淘书的发烧友,笔者对书市的今昔冷暖还是有所洞察的。中山公园免费开放始于2002年,当年,适逢英雄山儿童乐园改造,在那里经营旧书的部分业户主动联系中山公园管理方,希望能搬到这里来卖书。中山公园管理方因势利导,在东区辟出一块空地,弄些水泥预制板搭搭台子,专供卖书人周末摆摊。没想到,卖书人和买书人在此越聚越多。2004年,公园管理方又建了一批简易板房,承租者供不应求。散布于英雄山、成通文化城及东外环等处的古旧书经营业户都会聚于此,经营业户一度达到两百多家,成为省内最大的古旧书交易市场。放眼国内,中山公园旧书市场当时与北京潘家园、天津古文化街、上海文庙旧书市场名气不相上下,因此,它们在坊间被并称为“中国四大旧书市场”。
2013年6月,因多种因素,中山公园旧书市场停业改造,拆掉原来的彩钢板房,用围墙圈起一个方形区域,更名“中山书苑”。此市场面积比原来缩小很多,场内只保留铁皮摊位。此次整顿后,经营业户较先前少了三分之一。2017年,旧书市场取消围墙外围的地摊,散碎业户从此没法再来摆摊。2018年底,公园为书市添设顶篷,进场业户不用担心雨雪天淋湿书了,但仓储空间狭窄的情况没有改善,业户们的摆售书量依然受限。
窃以为,目前旧书市场存在的突出情形是“规范有余,活力不足”。
在国内不少城市的文玩、旧书市场,撂地摆摊是普遍现象,集市味儿十足。中山公园旧书市场蜷缩于围墙之内,书商们受困于摊位狭小,每周摆售的“新品”旧书数量有限,对淘书人的吸引力不大,难怪会不温不火。如果换一种思路,每周六、周日上午,将书市围墙外区域开放为摆摊区域,既允许场内业户在此撂地摆摊,又允许市民散户携书前来售卖。那样的话,旧书摆售品种肯定会大大增加,前来淘书的人肯定也会大大增多。搞得好的话,这里还可以定期举办市民换书节、国内古旧书交流大会。
如今,中山公园北门西侧新设的济南开埠博物馆正在紧锣密鼓地布展,不久后即将对公众开放。不出意外的话,该博物馆届时将为与之毗邻的中山公园旧书市场引来新一波客流。面对这一难得的契机,中山公园旧书市场应该有所动作了。
期待,中山公园旧书市场的人气旺起来。也期待,中山公园旧书市场与济南开埠博物馆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