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的时间尺度下,人类的一切成就都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正是这些瞬间,构成了我们存在的意义。”

懂宇宙和懂年轻人的天文物理学家尼尔·泰森6年前用这样直击灵魂的文字,在无数人被忙碌充斥的生活中,打开了一扇通往浩瀚宇宙的窗,让我们看到了奔波的日常之外的无垠星空。

如今的我们,似乎仍在忙碌的旋涡中打转;在堆积如山的工作里埋头苦干,被生活的琐碎层层包裹。

你是否曾在某个瞬间,停下匆忙的脚步,抬头仰望那片亘古不变的苍穹,让疲惫的心灵得到抚慰,重拾宁静?

在这个普遍焦虑与忙碌的时代,尼尔·泰森携其全新力作《宇宙发现之旅》重磅回归。

点击下方卡片,即可购买图书▼

《宇宙发现之旅》里,尼尔·泰森化身贴心向导,带领我们从地球出发,探索月球、太阳、银河系乃至宇宙深处。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介绍了天文学基础知识、发展历程、天文学家的贡献以及空间探测成果,书中还充满诗意和哲思,让我们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得以从宇宙的宏大神秘中获得心灵慰藉,思考生命的意义,找寻内心的宁静。

宇宙的诗与远方

置身于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被海量的信息冲击,被功名利禄的诱惑拉扯,常常在这有限且易错的感知引导下,陷入迷茫与焦虑,难以洞察生活的本真。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

“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黑洞吸引并密集压缩周围所有物质的艺术概念图

当我们偶尔停下匆忙的脚步,抬头仰望苍穹,会惊觉我们能看到的一切几乎都属于太空。

在那一刻,宇宙的浩瀚无垠让我们的心灵得以释放,获得久违的自由与解脱。


令人叹为观止的创世之柱,由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观测到

回溯人类历史,我们本就是在宇宙边缘徘徊的流浪者,尽管历经无数迷茫,但内心深处探索未知的天性始终熊熊燃烧。

在这漫长的旅途中,我们逐渐明白:

“我们的宇宙不是唯一的宇宙,它只是无数宇宙中的一个。我们的星球只是无数个地球中的一个,而你是无数个实验者中的一个。”

泰森说:

“宇宙中最稀有、最神秘、最受人追捧、最令人深思的礼物其实就是什么都没有——真正的什么都没有。”


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哈勃空间望远镜2003年拍摄的这幅天王星假彩照中, 天王星的卫星和微弱的光环都被增强了可见度

在这宏大的宇宙尺度之下,我们平日里所纠结的琐事、所深陷的烦恼,便显得如此微不足道、无关紧要。

此刻,让我们挣脱焦虑枷锁,怀敬畏与勇气踏上探索宇宙奥秘之旅。

逃离到宇宙

正如《宇宙发现之旅》所言:

“探索是我们的天性。我们最初是流浪者,现在仍然是流浪者。我们在宇宙海洋的海岸徘徊已久。我们终于准备好扬帆起航,驶向星空。”

这是宇宙给予我们的邀请函,是宇宙浪漫的召唤,为了更清晰地看到宇宙,我们不妨跟着尼尔·泰森一起出发进行一段宇宙之旅。

点击下方卡片,即可购买图书▼

旅程伊始,我们从地球这颗蓝色星球出发

早在希腊神话中,人类就表现出对天空的无限向往。为了逃离克里特岛,工匠兼飞行员代达罗斯用蜡封粘的羽毛制作了两副翅膀:一副给自己,另一副给伊卡洛斯。

他叮嘱儿子飞行时既不要太靠近大海,以免打湿羽毛,也不要太靠近太阳,以免高温熔化蜡。

但是,年少叛逆的伊卡洛斯向着太阳越飞越高,直到翅膀上的蜡熔化,他坠入了无情的爱琴海中死去。


《伊卡洛斯的坠落》(1606—1607),卡洛·萨拉切尼(Carlo Saraceni)绘

17世纪中期,法国数学家布莱兹·帕斯卡把一个巨大的水银气压计搬到附近最高的山峰多姆山的山顶,一路上测量实验,发现大气压力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得益于帕斯卡的发现,很快热气球出现了,人们有了新的办法在天空翱翔。


意大利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埃万杰利斯塔·托里拆利的气压计实验(1644)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

1783年,蒙戈尔菲耶兄弟测试了第一个热气球,并用羊、鸭和公鸡进行了首次飞行,开创了人类飞行的时代。


“三色”气球上升(1874)

后来,气象学家、天文学家詹姆斯·格莱舍与气球驾驶专家亨利·考克斯韦尔乘坐煤气气球升到高空,却因缺氧、冻伤和减压病而历经惊险。

费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坐氦气球升入平流层后自由落体返回地球,创造了多项纪录。


2012年,在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奥地利飞行员费利克斯·鲍姆加特纳准备 从39455米的高空跳下,这是“红牛平流层计划”的第二次载人试飞

飞机的出现让人类能飞向对流层和平流层,但这还不是太空。

空气动力学家西奥多·冯·卡门定义了太空边界,而火箭技术的发展解决了大气层障碍,加加林乘坐 “东方 1 号” 进入太空,打开了通往宇宙的通道。


地球大气层从对流层和平流层到卡门线以外的五个主要层次的示意图

接着,我们来到了太阳系


1980 年2月16日日全食期间, 在印度使用特殊相机和滤镜拍摄的太阳周围辐射状日冕流的光学照片

45亿年前,银河系恒星爆炸触发气体和尘埃云坍缩,我们的太阳诞生了。

在太阳形成后,周围剩余的物质逐渐聚集形成了8颗行星。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尼尔·泰森将由近及远带领我们一一游览。

水星的名声最坏,它的表面遍布麻点和伤痕,大气层稀薄,而且“水星逆行”现象往往也被认为是厄运的来源。但其实这只是视觉错觉,事实上,在大多数时候,至少有一颗行星相对于地球逆行。


水星彩色地形的彩虹色调,紫色代表最低的高度变化,白色代表最高的高度变化

金星曾经可能像地球一样生机勃勃,如今却变成了高温的火山地狱,这引发了人们对地球未来的思考:假设我们真的耗尽了化石燃料会怎样呢?

伊恩·马尔科姆博士在1993年的电影《侏罗纪公园》中说:“生命总会找到出路。”但“生命”不一定包括人类。


2004年金星在太阳前凌日(黑色)的合成图像,这是自1882年以来金星首次凌日


描绘约2.8亿至3.4亿年前石炭纪植物和昆虫景观的艺术插图

月球的诞生与潮汐力紧密相关火星在远古可能是肥沃的世界,如今却是寒冷的冻土带。

接着要穿越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这里是宇宙台球游戏的残留物,有成千上万颗天体,其中一颗被命名为泰森(13123号小行星)。

之后到达气态巨行星木星和土星,以及更远的冰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还有曾经的“X行星”冥王星。


冥王星(前)及其卫星卡戎的动态表面,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新视野号”探测器,于2015年首次拍摄,在这幅高分辨率增强彩色视图中可以看到

跨越卡门线,离开太阳系,就进入了外太空

外太空黑暗、寒冷且广阔无垠,充满了各种诡异的现象和深刻的哲理。

当我们深入黑洞的旋涡,空间和时间会扭曲得面目全非。

在这里,我们仿佛能够穿梭于过去和未来,以比光速更快的速度移动。

对热衷宇宙学和未解之谜的人来说,这一定是一次探索宇宙最遥远角落的智性冒险。

旅程结束,不禁感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宇宙之无穷”。

翻开《宇宙发现之旅》,会发现这同样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探秘。

点击下方卡片,即可购买图书▼

每一次的探索,都是人类向着宇宙浪漫的靠近,是对未知宇宙诗意篇章的勇敢翻阅。

6大阅读理由

1. 作者是懂宇宙的人

作者尼尔·泰森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天体物理学家、科普作家,美国自然博物馆海顿天象馆馆长。

2017年,尼尔·泰森获得“斯蒂芬·霍金科学传播奖”,被誉为“卡尔·萨根的接班人”。

他用专业的知识,为我们解读宇宙的奥秘,将宇宙那神秘而浪漫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得以一窥宇宙诗意的内核。


2. 全新的宇宙科普叙事

书中打破一板一眼的科普行文方式,将泰森式的幽默渗透在字里行间,设计宇宙难题、科学史、探索等丰富的知识专栏,好看停不下来!

在他的讲述中,宇宙不再是冷冰冰的科学概念,而是充满了浪漫色彩的奇妙世界。

如描述双缝实验现象时,他说 “在每个量子粒子做出选择的每一瞬间,宇宙都会分离出一个独立的平行宇宙,在这个平行宇宙中,未被选择的选项被选中”,这不仅展现了宇宙微观世界中奇妙而浪漫的可能性,也是对我我们心灵的按摩。


3. 内含百余幅高清太空图像

既有来自NASA、ESA、CSA、STScI的太空摄影图像,也有关于太空想象的艺术概念图、科学实验图、科幻电影剧照,丰富绚烂。


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的40号发射场起飞


2022年,哈勃空间望远镜捕捉到这样一幅图像: 在9000多光年外的金牛座,一团气体和尘埃旋涡包裹着一颗年轻的恒星


漫威限定剧《洛基》(第一季第六集)中的神圣时间线


土星卫星土卫二表面喷出的冰泉

4. 尽览近十年来的重要天文发现

将引力波的探测、利用事件视界望远镜捕捉到的第一张黑洞图像、对螺旋星系IC 4709的观测等新发现一网打尽。


5. 充满流行文化与科学的碰撞

流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突破局限,去拥抱宇宙浪漫的一种方式。

在《宇宙发现之旅》中将好莱坞电影、诸多科幻小说等进行分析,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阿瑟・克拉克早在1979年就设想出了太空电梯。 2002年的电影《时间机器》部分改编自 H. G. 威尔斯的小说 ,引用了自举悖论,效果令人心碎。


在西蒙·威尔斯 2002 年执导的电影《时间机器》中的标志性时间机器

6. 适合青少年的天文学知识进阶宝典

这本书精准贴合青少年成长阶段的认知特点与知识需求,它不同于传统天文百科那种简单低龄的科普模式,而是用旁征博引、系统逻辑的讲述方式,为青少年搭起一道通往天文学更高层次知识殿堂的阶梯。

《宇宙发现之旅》打开通往宇宙深处的大门

知识与想象共舞,探索与惊喜并存

点击下方卡片,即可购买图书▼

-End-

2025.2.24

编辑:醒醒 | 审核:孙小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