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晓东,你可得把家里的账算清楚了,要不然迟早得出事。”

父亲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孙晓东满手灰土地看着眼前的砖堆,心里却是另一番沉甸甸的滋味。

孙晓东是工地上的一名民工,靠着力气吃饭,月薪一万二,虽然辛苦,但对他来说,只要家里安稳,他再苦再累也值了。

他和媳妇陈琳是在相亲会上认识的,初见时,他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陈琳站在茶馆的角落,穿着一条简洁的白色连衣裙,头发柔顺地披在肩上,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她做的是医美公司前台,虽不算高薪,但却自带一种干练优雅的气质,让孙晓东觉得她与自己的生活格格不入。

但缘分就是这么奇怪,陈琳并没有对孙晓东的身份有任何偏见,反而觉得他憨厚老实,是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两人从认识到结婚,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婚后,孙晓东干着工地的活儿,每个月挣的钱全部上交,而陈琳则负责打理家里的开销,日子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也过得甜蜜。

然而,蜜月期没过多久,矛盾便悄然浮出水面。

孙晓东发现,陈琳的消费观与他和家人截然不同。

孙晓东从小在农村长大,父母一直以节俭为美德,家里买菜恨不得把菜叶都掰净了。

而陈琳不同,她习惯了城里人的消费方式,对生活品质有着自己的要求。

每次陈琳逛街,回来后总是提着各种购物袋,有些是衣服,有些是化妆品,还有些甚至是她觉得“看着可爱”却毫无实用价值的小摆件。

一次,孙晓东无意间看到她的信用卡账单,发现仅仅一个月,陈琳的消费就超过了一万块,而她的工资不过六千。

“琳琳,咱们家条件有限,你买东西是不是得悠着点?我这一个月辛辛苦苦攒的钱都快让你花光了。”孙晓东试探着说。

陈琳不以为然:“晓东,花钱是为了享受生活,咱们才刚结婚,不能天天省吃俭用吧?再说了,我也不是乱花钱,这些东西都是必要的。”

孙晓东无言以对。

他知道,陈琳说的“必要”与自己理解的“必要”完全是两回事。

虽然心里憋屈,但他不想把事情闹大,只能默默忍下。

日子就这样过了一年,矛盾却如埋在地底的火山,不断积聚着压力,随时可能喷发。

这时,孙晓东的父母从农村老家搬了过来,住进了他们的家。

公婆的到来原本是为了帮小两口分担家务,顺便帮忙照顾日常,但却让家里的气氛更为紧张。

孙晓东的父母从一开始便对陈琳的消费观念颇有微词,尤其是母亲,总忍不住唠叨几句:“琳琳啊,这鞋子是不是太贵了?不就是穿在脚上嘛,花个两三百的不也挺好?”

陈琳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但心里对这些话颇为不满,渐渐地,她与公婆之间的关系开始冷淡,甚至出现了几次言语上的冲突。

孙晓东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一边是生养自己的父母,一边是自己的枕边人,他不知道该如何调和。

终于,在一次家庭会议上,矛盾达到了顶点。

“我看啊,咱们干脆实行AA制!”

孙晓东的父亲一拍桌子说,“你们两个都工作,谁挣的钱谁花,公私分明,这样谁也不用管谁,省得整天为了钱吵架。”

孙晓东一开始有些犹豫,但母亲也连连点头:“是啊,晓东,这样你也轻松点,琳琳不是有工资吗?她花她的,你管好自己的账,日子不就好过了?”

听到这话,陈琳脸色一沉:“爸妈,这话可不好听了。咱们是夫妻,本来就是共同的财产,你们这样岂不是把我们当成外人?”

孙晓东连忙打圆场:“爸妈也不是那个意思,就是……就是咱们先试试看,万一效果好呢?”

陈琳一声冷笑,但没有再反驳。

尽管陈琳在初闻AA制提议时,心中充满了不情愿与困惑,但在一番挣扎与权衡之后,她还是勉强答应了这个安排,试图以此来寻找一种与孙晓东和平共处的方式。

然而,令陈琳未曾预料到的是,这种看似公平的生活方式,并未能有效缓和两人之间的矛盾,反而在无形中成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让他们的心与心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远。

AA制的第一天,陈琳便提出了不满:“晓东,房贷、日常开销这些怎么算?难道要对半分?”

孙晓东挠了挠头:“咱们可以商量啊,比如房贷按比例来分,我工资高多承担点也没问题,但咱们日常买东西能不能稍微节制点?”

“节制?”陈琳挑了挑眉,“那你是不是也该节制?比如你喝的那些酒,每月花几百块的烟钱,是不是也得算清楚?”

一句话让孙晓东哑口无言。

他的烟酒确实是个开销,但与陈琳的消费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随着AA制的实施,两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

从前共同商量开销的温馨时光变成了明细清单的对账会议,每个月月底,孙晓东都会把收支记录拿出来,仔细核对两人的开销。

陈琳则变得越来越冷淡,甚至有时直接甩下一句“随你怎么算”,便转身离开。

就在孙晓东以为这样的日子还会持续下去时,一个意外的电话彻底打破了他的平静。

这天,孙晓东在工地吭哧吭哧干着活,父亲的电话却打了过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