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均为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图片均源自网络,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王医生,我儿子的血液检查结果出来了吗?"病房外,秦慧兰紧紧拽着医生的白大褂。

"很抱歉,我们还是找不到致病原因。"

王明德轻轻拍了拍老人的肩膀,"但病人刚才短暂清醒,说想吃您包的饺子......"

秦慧兰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也许,这就是上天给她的启示。



01

医院的走廊里,一位满面愁容的中年妇女正焦急地踱步。她不时停下来,透过病房的玻璃窗,凝视着里面躺在病床上的丈夫。

"大刚,你可一定要挺住啊!"张若兰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泪光。

浙江省杭州市,春寒料峭的三月,本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却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市中心繁华地段的一处大型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然而,就在几天前,这里还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

工地负责人秦大刚,一位年仅38岁的建筑包工头,在工作中突然晕倒,被紧急送往了医院。

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秦大刚正在和工人们交代工作,突然面色苍白,双手颤抖,眼看就要倒下。幸好工地上的赵小勇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他。

"快!快叫救护车!"工地上顿时乱作一团,工人们手忙脚乱地拨打急救电话,同时给秦大刚的家人报信。

救护车的警笛声很快划破了工地上空,医护人员迅速将秦大刚送往了医院。

张若兰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往医院。当她赶到时,秦大刚已经被送进了急诊室。

她焦急地在门外等待,心中不停地祈祷着丈夫平安无事,可当主治医生王明德从急诊室出来时,他的表情却让她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秦先生的情况很不乐观,"王医生神色凝重地说,"初步检查显示,他出现了多器官衰竭的症状。我们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检查,以确定具体的病因。"

张若兰一时难以接受这个消息,"怎么会这样?他前几天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她的声音哽咽了。



王医生安慰道:"请您别太担心,我们会尽全力救治秦先生。现在我们需要您的配合,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秦先生最近有没有出现什么异常症状?或者服用过什么特殊的药物?"

张若兰努力回忆着,"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忙工地的事,好像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偶尔会说累,晚上睡觉不太安稳......"

医生点点头,又问道:"他平时饮食规律吗?都在哪里吃饭?"

"大多都在工地食堂,"张若兰说,"陈师傅的手艺不错,他很喜欢吃。"

"好的,我知道了。"王医生若有所思,"我们会继续观察和治疗。如果有任何变化,会立即通知您。"

接下来的几天里,医院进行了一系列全面的检查,但始终无法确定导致他多器官衰竭的具体原因。张若兰守在病房外,看着丈夫虚弱的样子,心如刀绞。

就在这时,一位老人匆匆赶来,正是秦大刚的母亲秦慧兰。她一下火车就直奔医院,脸上写满了焦虑和担忧。

"若兰,大刚到底怎么了?"秦慧兰拉着儿媳的手,声音颤抖。

张若兰强忍着泪水,把医生的诊断告诉了婆婆。听完后,老人腿一软,差点跌倒。张若兰连忙扶住她,"妈,您别太担心,医生说会尽全力治疗的。"

02

就在这时,王医生从病房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份检查报告...

"秦太太,秦夫人,我们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况。"王医生神色严峻地说,"在秦先生的血液检查中,发现了大量的环孢素。这是一种通常用于器官移植后防止排斥反应的药物。"

"环孢素?"张若兰和秦慧兰面面相觑,"可是他从来没有做过器官移植手术啊。"

王医生点点头,"这正是让我们困惑的地方。这种药物不是普通人能接触到的,而且剂量异常的高。我们怀疑这可能与他的多器官衰竭有关,但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调查。"

"那......有没有办法治疗?"张若兰颤抖着问道。

"我们正在想办法清除体内的药物,但过程可能会很漫长。"王医生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出药物的来源。你们能回忆一下他最近的生活细节吗?比如接触过什么特殊的东西,或者去过什么特别的地方?"

张若兰摇摇头,"他每天都是在工地和家里两点一线,很少去其他地方。"

"工地上有什么异常吗?"王医生追问道。

"没什么特别的。"张若兰说,"就是工程比较赶,他最近常在工地吃住。陈师傅的厨艺不错,他总说在工地吃得比在家还香。"

夜深了,医院的走廊安静下来。秦慧兰坐在重症监护室外,透过玻璃窗看着儿子苍白的面容。各种仪器的指示灯在黑暗中闪烁,发出规律的"滴滴"声。

突然,病床上的秦大刚动了动。秦慧兰立即站起来,贴近玻璃窗。

"妈......"秦大刚虚弱地睁开眼睛。



秦慧兰立即按铃叫来护士,在得到允许后,她小心翼翼地走进病房。

"大刚,妈在这儿。"她轻轻握住儿子的手。

"妈,我想吃您包的饺子......"秦大刚的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

这句话像一把刀,狠狠地戳进秦慧兰的心里。她强忍着泪水,温柔地说:"好,妈给你包饺子。你要好好的,等你好了,妈天天给你包。"

第二天一早,秦慧兰就开始准备包饺子。在征得医生同意后,她在医院的小厨房里忙碌起来。

"妈,我来帮您。"张若兰也加入进来,帮着准备馅料。

两个女人默默地忙碌着,仿佛要把所有的爱和期盼都包进这些饺子里。秦慧兰的动作很慢,每一个饺子都包得格外认真。

就在这时,医生突然来电话,说秦大刚的各项指标又开始恶化。张若兰匆忙赶去病房,留下秦慧兰一个人在厨房。

老人的手微微发抖,眼泪滴在案板上。她突然想起儿子小时候,每次生病都要吃她包的饺子才肯吃药。现在儿子已经这么大了,却还是像小时候一样,想吃妈妈包的饺子......

就在秦慧兰包饺子的时候,门口传来了脚步声...

"大娘,您在这忙啊。"是工地上的赵小勇,手里提着几个饭盒,"我给秦总送饭来了,听说他想吃饺子,我特意让陈师傅包了些。"

秦慧兰抬头看了看赵小勇,又看了看他手里的饭盒,礼貌地说:"谢谢你们的心意,不过大刚现在只能吃流食,医生说要等情况稳定了才能吃饺子。"

赵小勇有些尴尬地站在那里,"那......那我先放这吧,说不定一会儿就能吃了。"

"你把饭盒放这吧。"秦慧兰继续和面,"对了,你是亲眼看到大刚晕倒的?"

"是啊,"赵小勇搓了搓手,"那天秦总正在跟我们说事,突然就倒下了。要不是我扶得快,他差点摔在钢筋上。"

"他晕倒前,有没有说什么?或者有什么异常?"

"好像......"赵小勇皱着眉想了想,"好像是吃完午饭没多久。秦总说肚子有点不舒服,然后就......"

"肚子不舒服?中午吃的什么?"秦慧兰停下手中的动作。

"是啊"赵小勇解释道,"中午吃的手擀面。"

秦慧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先回去吧,替我谢谢陈师傅。"

03

赵小勇离开后,秦慧兰站在水池边,久久地盯着手里的面团。她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但又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不会的,不会的......"她喃喃自语。

张若兰从病房回来,神色凝重地告诉秦慧兰,大刚的肾功能指标又升高了。

"若兰,你还记得大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舒服的吗?"秦慧兰突然问道。

"大概是一个月前,工地赶工期那段时间。他说工地食堂方便,就经常在那边吃了。"

秦慧兰的手突然颤抖了一下,借口让儿媳去病房,独自拨通了王医生的电话。

"王医生,我想和您谈谈,我可能发现了一些线索......"

在王医生办公室里,秦慧兰提到了病情与进食时间的关联,以及工地上可能存在的矛盾。王医生听完后,表示已经报了警。

就在这时,重案组的李警官来到办公室。在了解情况过程中,秦慧兰提到了工地食堂的陈师傅,特别是他拿手的面食。

"面食?"李警官和王明德对视一眼,"环孢素是脂溶性的......"

"我马上安排人去工地食堂取样。"李警官迅速拿起对讲机。

就在这时,护士急匆匆跑来:"王医生,秦先生的血压又开始下降了!"

医生和警察同时起身。秦慧兰站在原地,看着窗外的夕阳,心中涌起一阵不安。她总觉得,真相就在眼前,却又似乎被一层薄雾遮住。

重症监护室里,各种仪器的警报声此起彼伏。医护人员来回忙碌,试图稳定秦大刚的生命体征。



"血压70/40,心率130,血氧85......"护士大声报着各项指标。

王明德快速查看病人情况,开始下达医嘱:"准备肾上腺素,同时加大血管活性药物剂量!"

病房外,秦慧兰和张若兰紧张地看着里面的一切。这时,赵小勇又出现了,手里还是提着饭盒。

"大娘,今天陈师傅特意包了韭菜馅的,说这是秦总最爱......"

"等一下!"秦慧兰突然打断他,"你说陈师傅知道大刚最喜欢吃什么馅?"

"是啊,"赵小勇点点头,"陈师傅说秦总这人口味特别,最爱吃韭菜馅,其他馅都不怎么碰。"

秦慧兰的脸色突然变了:"不对,大刚从小就不吃韭菜,闻到味道就头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