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前夕,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2023级学生施晓昀在新疆当地参加助农活动,售卖沙棘原浆产品。受访者供图

  “你们是来干吗的?”“能教教我们无人机吗?”“无人机能喷洒农药吗?”寒假前夕,当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专业2022级学生刘传华来到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村口进行测绘作业时,好奇的村民把他团团围住,并提出了各种各样好奇的问题。

  刘传华拿出无人机设备与村民交流,并教授他们一些简单的操纵技巧。作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周小明带领的测绘团队中的一员,刘传华与团队里同专业的3名同学,一起带着任务来到德阳。

  “四川省德阳市处于成都大平原,属于国家级示范农业基地,学校按照农业农村部的要求,需要1年进行6次测绘,采集农业数据,每次测绘都是不一样的农田。”周小明说。

  周小明介绍,师生团队需要对德阳的42.9万亩农田进行拍摄,主要目的是帮助农业农村部核实农田亩数的准确性和种植农作物的种类,这些学生都拥有中国民航飞行员证书,属于合法飞行。

  “我们要采集多光谱数据,选用大疆无人机,经过三维建模后形成的数据会上传到农业农村部的平台,农业农村部会根据数据进行未来有可能的病虫害分析。”周小明说。

  金黄麦田的“飞行日记”

  李想第一次见到如此大片的小麦,他被震撼了,眼前是一片金黄。

  李想是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专业2022级学生,从小生活在城市的他,印象里的农田来源于影视作品,对农作物的了解也有限。“一开始我还以为里面种的是水稻,后来我同学很‘嫌弃’地跟我说那是小麦。”李想笑着说。

  这也是学生们第一次进行如此大规模的作业。周小明在每晚与学生的复盘中发现,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作业中的现实产生了“碰撞”,出现了各种各样在学校遇不到的问题,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后给出解决方案。“这也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本领,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成为优秀的‘飞手’。”

  “不要觉得学会了无人机就能使用自如,这跟拿到了驾照和能否熟练开车是两码事一个道理。”周小明说。

  学生们所遇到的问题出现在后期图片拼接上。无人机拍摄的高清图片需要后期核对,而有的学生拍出的照片“对不上”——主要是拍摄的经纬度拼接不上,需要补拍。

  “我们需要打开高精度定位系统,有时忘记开就会出现图片错位、信息缺失等问题。”刘传华说,他遇到的是地形方面的问题,四川的地貌是平原与丘陵兼有,这也考验他的实地操纵技术。

  “在平原进行测绘作业相对容易,山区因为树木多,无人机的信号很容易被干扰。”刘传华说,在平原中,方圆30公里内飞机与操纵杆之间信号保持连接问题不大;山区则不行,到了山的另一边信号就会变差,这时飞机与操纵人之间的距离往往需要保持在一两公里内。这给刘传华增加了不少难度,也出现过飞机与他“断联”的情况。

  断联时,遥控柄上的信号标志变灰,无人机失去信号后会自动原地飞行,这时刘传华会沿着无人机信号消失的方向开车,直到信号亮起与无人机重新连接为止。

  由于这些原因,刘传华的无人机往往很快就没电了,每天他会带着12块电池,在山中遇上电池没电时,他只能找村民沟通充电,这也让身为“i(内向)人”的刘传华不得不“e(外向)起来”。

  “我觉得这边的村民都很淳朴。”刘传华回忆,在四川他第一次吃到了抄手,还当了一次为村民讲解无人机知识的“老师”。

  电商直播,助力农产品走出大山

  寒假前夕,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也组织起助农活动,利用他们在直播专业方面的优势,开展对新疆库尔勒香梨、湖北秭归脐橙等农作物的线上直播活动,帮助农民卖货。

  直播中,学生们全权接管,主播、助播、后台操作人员都是本校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大二、大三的学生。他们中有人在学校路边以“摆地摊”的方式卖货,有人到博物馆、校门口卖货,创意不断。

  学生们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回报”。据该学院教师韩思琦介绍,截止到记者采访,新疆水果售卖销售额突破6万元,湖北秭归脐橙每天直播时间2小时,一周时间线下售卖3000斤;线上直播间里,观众互动频繁,订单也不断增加,售卖5000斤,总计销售额5.4万多元。

  据了解,该校电商学院自2020年便启动了“百县千村万主播”工程。该工程自启动以来,已在全国多地建立村播基地,培育了本校直播电商相关专业学生成为乡村主播,创造交易额、带动农户增收。此次开展的大学生线下摆摊直播售卖秭归脐橙以及创建对口帮扶好物推荐官方账号等活动,让学生们学以致用。

  该校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大二学生张轩祎参与了湖北秭归脐橙前期的市场调研、实地探访以及后期线上、线下直播,自己当主播之余,他还为同学们当起了小老师,将自己积累的直播经验传授给他们。

  2024年9月,张轩祎与几位教师代表学校到湖北省秭归县开展考察溯源,重点了解脐橙的品质、产地情况等信息,当地的风土人情、地理位置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寒假前夕,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专业2022级学生李想随学校测绘队在四川省德阳市乡村进行多光谱测绘时捕捉到的景象。画面中,一辆红色汽车正沿着蜿蜒的乡村道路行驶,道路两旁是金黄色的成熟稻田,呈现出丰收的景象。受访者供图

  在溯源过程中,张轩祎发现,湖北秭归的脐橙大多生长在梯田上,无法通过汽车运输下山,采摘时当地农民使用的是最原始的人工背篓方式。在与一位背篓伯伯的攀谈中,张轩祎了解到,背篓伯伯每天需要往返山路几十趟,每次背100来斤脐橙下山,“这个数字非常让我震惊”,张轩祎说。

  作为直播项目带头人,张轩祎将自己在湖北秭归的所见所闻用到了后续直播中,他会在直播间讲起背篓伯伯的故事,让看直播的观众感受获得脐橙的不易,也会与直播间的观众进行互动。

  同时张轩祎将采访背篓伯伯等村民的视频发在了学校的抖音官方账号里,视频中崎岖的山路、皮肤黝黑的农民和黄灿灿的脐橙吸引了不少人点赞、转发。

  “农民伯伯特别能吃苦、特别淳朴。”张轩祎回忆,农民伯伯会对脐橙进行两次检验,一次是将脐橙连同部分枝叶从树上采摘下来时,一次是将筛选的脐橙放入背篓时,稍有瑕疵的脐橙都是“不合格”的,会被直接丢掉,让其自然腐烂成肥料。

  这么好的脐橙当然少不了往自己家“进货”。张轩祎的家人会观看他的每场直播,也会邀请亲戚朋友购买秭归脐橙,今年春节,张轩祎和家人边吃脐橙边看春晚,“家里人都特别支持我的工作,更多的是觉得脐橙很美味多汁,他们回购了三四次”,张轩祎笑着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