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嚣能饱和攻击解放军舰队?台湾“航母杀手”大起底

最近,台湾岛内又掀起了一阵关于“雄风-3”超音速导弹的热议。

这款被称作“解放军航母杀手”的武器,突然进入公众视野,照片显示,一架IDF“经国号”战斗机挂载着两枚疑似空射型“雄三”导弹在台中清泉岗空军基地进行了测试。这一场景不仅让人好奇:台湾的“航母杀手”究竟有多大威慑力?“雄三”是否真的如宣传那样能饱和攻击解放军舰队?

1、叫嚣能饱和攻击解放军舰队?



要理解“雄三”的来龙去脉,就得从它的历史说起。这款导弹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那时,台湾地区为了增强其反舰能力,启动了这一项目,并在1997年进行了第一次测试。2005年,“雄三”通过作战测评,终于在2007年正式量产。

如今其正在全力推进“三军通用化”——这意味着该导弹不仅能在陆基、舰载,还将具备空射能力。此次测试的“空射型雄三”,就是挂载在战斗机上,通过空中投射来延伸打击范围。这无疑给台湾的远程制海作战能力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然而,这些想象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是技术瓶颈。台媒报道称,中山科学研究院正致力于导弹的“微型化”和“紧致化”,目标是在六年内完成,将空射型“雄三”的长度缩小至5.5米以内,重量控制在900公斤内。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超音速导弹的研制不仅仅是体积和重量的问题,还涉及到动力系统、导航精度、抗干扰能力等多个复杂技术领域的集成提升。

2、“航母杀手”还是“渔船杀手”?



其次,“航母杀手”威力值得商榷。

那就是2016年的误射事件。当时,在台湾进行的一次例行训练中,由于一系列失误,“雄三”意外被发射,结果击中了台湾自己的渔船,造成不少人员伤亡。这起事件不仅令人大跌眼镜,也让人质疑“雄三”导弹,到底是“航母杀手”还是“渔船杀手”。

面对这些问题,虽然台湾媒体热衷于高调宣扬“雄三”的威力,以此为台湾打气,但在真正的军事学者看来,单靠“雄三”不足以构成对解放军航母编队的实质威胁。

毕竟单论性能,“雄三”具备2.5马赫的超音速飞行能力,但其150公里的基本射程和300公里的增程版本技术参数,仅仅与解放军20年前引进的SS-N-22导弹相当。

而今天,解放军已经配备了速度更快、射程更远的国产鹰击-12导弹,技术优势显得尤为突出。

3、解放军早已做足两手准备



更重要的是,经过多年发展,解放军早已做足两手准备,一个是蜂群无人机,一个是隐身战机。换言之,在以上装备面前,“雄三”导弹更多是台湾在自我壮胆。

展开来说,隐形无人机可以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进入敌方侦察范围,以达到侦查和攻击的目的。而中国在无人机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的战场生存能力和打击效率。

另外,人工智能的加入更是让这一切锦上添花。如今,中国已经在多个军事领域部署了AI技术,尤其是在战场态势分析和辅助决策方面。通过处理海量数据,人工智能能够为指挥官们提供实时且精准的战场信息,并给出战术建议。

试想,双座版歼-20S战斗机在空中充当无人机队列的指挥机,隐藏在云层中的无人机悄无声息地向着目标前进。在巨大的信息屏障下,敌人的雷达对它们毫无察觉,而先进的AI不断分析战场动势,为下一步行动提供最优策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