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小鹏大出风头,以超3万辆的交付成绩,重回新势力第一。相比之下,理想和蔚来则多少有些黯淡。理想失掉第一,蔚来屈居第八。



创业十年,如今的“蔚小理”已然不似当年。有风光、有落寞,各种滋味似乎只有品牌自身能够深刻体会。

撇开小鹏不谈,针对近期蔚来和理想的动作,我们不妨做一下解读。

先说蔚来。

最近,媒体曝光了一份蔚来内部会议内容。会上,CEO李斌分享了个人的VAU(Vision Action Upgrade)(类似于谷歌的OKR)。



V(Vision愿景)共有三个,分别是销量翻番、力争2025Q4单季度盈利、继续构建体系化能力。

前两个都属于量化指标,能不能实现,一眼便知;后一个则是蔚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相较而言,前两个愿景都相当重要。这既是资本市场想看的,也是蔚来迫切需要回答的——2025年,蔚来到底能不能实现扭亏为盈?

而要想实现盈利,销量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虽然可以依靠单车的高毛利(参考理想)去实现盈利,但在当前行业价格战的激烈竞争下,“薄利多销”、做大销量规模,或许才是更容易实现的途径。

以理想为例,单车高毛利的基础上,销量也很可观,这才为理想成为第一家盈利的新势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依靠规模走量,实现盈利的第二家新势力,是零跑。这家被称为“小理想”,核心产品聚焦15万级,单车毛利仅有8.1%(理想高达20%)的品牌,在去年第四季度,成功实现净利润转正,让行业一阵惊叹。



为了实现三大愿景,除了建立终端意识,蔚来1月份还设立了CBU(CellBusiness Unit,基本经营单元),以便统计各部门在不同项目上已花费和即将要花费的成本。其目的是为了让各部门清楚哪些项目要花钱、为什么要花,以及ROI是多少——即付出的成本能换来多大回报。这成为蔚来降本增效的重要举措之一。

同时,蔚来还将延续Cost Mining(挖矿行动),强调避免无效和低效的投入,目的是挖掘部门里能省下的每一项花费,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浪费。

这一切的根源,除了因为蔚来花钱“大手大脚”(换电站建设的巨额投入、各大城市核心地段的NIO House建设与运营、高达600余人的手机研发项目部等),还因为乐道L60的交付量远远不及预期。

从近几个月的销量看,月均不足万台的数据,实在难言“爆”了,跟隔壁小鹏MONA M03上市即上量,连续5个月月均过万的成绩比,明显不在一个层级。



李斌所谓的“乐道L60爆火”,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会厚积薄发,都需要蔚来尽快给出答案。

销量不及预期,亏损持续扩大,盈利遥遥无期,蔚来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压力之下,蔚来今年的日子恐怕会很辛苦。

最近,关于蔚来的各种谣言满天飞,蔚来法务部估计忙到冒烟了。一切的根源,还是蔚来的销量跟其他新势力差距太大,眼看着掉到第二、第三梯队了,这让李斌多少有点“寝食难安”。



在销量翻番和单季度盈利的愿景下,接下来蔚来肯定会有大动作,除了加大上新车的速度,改款车型降价(或变相降价)估计也是大概率事件——虽然降价会得罪老车主,同时有损品牌形象,但生死面前,这些都不重要了。

2025年蔚来可能要面临“生死之战”,而这一仗,蔚来必须赢。

再来看理想。

从销量看,理想依旧发挥稳定。有波动,但是整体向上。这主要得益于理想去年下半年的精细化运营。没有新车上市,销量却“遥遥领先”,不得不佩服理想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



今年,理想的纯电i系列会陆续上市,这对理想第二阶段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MEGA的失利,让理想意识到了自身的短板。于是开始加速在充电网络、产品定义等维度的布局或调整。i系列的市场走势肯定会比MEGA好,但具体能好多少,会不会同L系列一样成功,还是未知数。

作为CEO,李想的压力不可谓不大。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便鲜少在公开场发声的李想,也并非完全在闷头造车,而是一头扎进了对AI的深度思考当中。



AI给全行业都带来了冲击,汽车行业也不例外。智能化下半场,AI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主角。各车企也在研发自家的AI大模型,企图跟上时代。直到DeepSeek爆火之后,车企顺势接入。

面对AI浪潮的冲击,理想也并非无动于衷。

近期,“理想同学”不仅接入了DeepSeek最新版的模型,理想更在组织战略负责人方面进行了调整。总裁马东辉成为智能汽车战略负责人,全面负责和智能汽车业务相关的战略目标规划和执行落地。为了支持其开展相关业务,“产供销联席会”主任也由之前的CEO李想更换为马东辉。



尽管本次调整只涉及决策层,不涉及实体架构变动,但可以明显看出李想角色的转变,即不再是汽车业务的拍板者,而只是参与者和决策者之一。

那李想要去干什么呢?

据悉,李想将腾出更多精力,去专注于更重要的事情——AI。

去年底的一次媒体访谈中,李想谈了对AI的看法,并且分享了自己的深度思考。他认为AGI的终极阶段是‘硅基家人’,它既是家庭成员,也是家庭重要的组织者,不但了解我,还了解我的孩子。而这些思考,大概率也会在后面的汽车研发上有所体现。

理想同学接入DeepSeek,只是举措之一,后面很可能会有其他大招。比如,研发具身智能机器人,也不是没有可能。



特斯拉想成为一家AI人工智能公司,而小鹏则喊出了要做“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面对汹涌的AI热,理想也不甘落后。而李想的“换道出发”,便是为理想寻找下一个增长点的关键。

理想销量保持的不错,并且利润丰厚,但专注于做影响更为深远的事情,才是企业领导人更重要的优先级。在这方面,李想还是很清醒的。

结语:

“蔚小理”造车十年,三者已然有了不同的走向。但作为马拉松行业,三家车企当前的现状不代表未来。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不同,因此导致了各家不同的选择。

行业起起伏伏,新势力人来人往。没有人能一直做第一,也没有人会一直当“小弟”。

尊重每一位CEO的选择,也祝福每一个认真造车的品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