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阳市把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举措,通过在各安置区建立就业帮扶车间,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多元化就业岗位,为搬迁群众铺设了一条“家门口”的稳岗就业之路。

在位于息烽县永靖镇团圆社区内的贵州金禧服饰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针线穿梭,搬迁群众正聚精会神地操作着各种缝纫设备,赶制订单。


息烽县永靖镇团圆社区居民 罗登琴:我是从流长镇搬到团圆小区的,在自己家门口有这样的工厂,让我们大家都有一份收入,公司免费培训我们,有这样一个技能,工作时间比较灵活,方便接送孩子,照顾老人,我们工资是按计件算的,收入四五千元一个月,还是很不错的。


团圆社区是息烽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安置搬迁群众368户1519人。今年1月,贵州金禧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在团圆社区正式揭牌并开展试生产,企业配置了100余套设备,为每位新入职员工提供了免费培训,帮助搬迁群众迅速上岗,


在相隔不到40公里的修文县龙场街道龙潭社区,搬迁群众也正在酒盒包装扶贫车间内忙碌不停,裁剪、折叠、粘合、包装等各道工序井然有序。作为修文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龙潭社区安置了来自周边多个乡(镇、街道)的搬迁人员共387户1450人。社区通过引进企业设立3个扶贫车间,让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修文县黔潭管理有限公司车间负责人 王林:车间带动二三十人就业,我们这里是给茅台镇的酒厂做酒盒包装的,每人月平均工资可以拿到三四千元,保底工资两千元。


同样的场景还有清镇市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清镇市经济开发区枫渔小区,这里共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群众483户1966人,与小区仅一路之隔的就是生产铝型材为主的贵州鑫赣黔铝业有限公司。清镇市结合企业用工实际,将企业“喷涂车间”打造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就业帮扶车间,为搬迁群众铺设了一条“家门口”的稳岗就业之路。


贵州鑫赣黔铝业有限公司安环部长 潘伟:居民到企业之后,会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和岗位的操作培训;进入车间以后,车间主任会对员工进行车间级的培训;在进入班组的时候,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一个星期以后员工才能单独上岗作业。


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是贵阳落实搬迁群众就业多元化的具体举措之一。近年来,贵阳市持续深化就业帮扶车间的作用,通过政策创新、服务升级、产业升级、技能培训等综合施策,优化就业环境,提升就业质量,确保搬迁群众能够在家门口获得更多元、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截至目前,贵阳市已在各个安置区均建立就业帮扶车间,引进和成立手工艺品制作、服装生产、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22家,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同时,通过技能培训提升一批、用工车间吸纳一批、项目建设带动一批、扶持创业发展一批、公益性岗位兜底一批等,搬迁劳动力就业率达96.42%,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

记者/黄雷 陈百舜

编辑/何冰雪 责编/谢茜 审核/邹岚 终审/曹钦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