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过桥,奇遇玄水绣鞋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今儿个咱就聊聊发生在江南水乡的一段离奇故事。
那江南之地,小桥流水,烟雨蒙蒙,景色宜人,却也藏着不少奇闻异事。
咱这回说的,便是一位老汉过桥时,差点惹上一桩大祸端的事儿。
故事发生在江南水乡的一座古老的石桥上。
这桥名为“玄水桥”,横跨在一条碧波荡漾的河面上,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穿梭。
桥两边垂柳依依,每当夕阳西下,晚霞映照在水面上,金光闪闪,美不胜收。
玄水桥不仅是村民们出行的必经之路,更是远近闻名的风水宝地,老人们常说,这桥下藏着龙脉,因此常有玄妙之事发生。
咱这位老汉姓李,人称李大爷,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
李大爷年近七旬,身体硬朗,平日里就爱在村里村外转悠,帮衬着邻里乡亲。
这天,李大爷吃过早饭,便背着个竹篓,打算去河对岸的集市上买些生活用品。
他哼着小曲儿,慢悠悠地走上了玄水桥。
正当李大爷走到桥中间时,忽然一阵微风吹过,河面上泛起层层涟漪。
李大爷定睛一看,只见河水中似乎漂浮着一只绣鞋,那鞋子红艳艳的,绣着精美的图案,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李大爷心中一惊,心想:“这谁家的姑娘这么不小心,把鞋掉河里了?”
李大爷是个热心人,见状便要伸手去捞。
他刚伸出胳膊,忽听桥下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老汉,千万别捞那双鞋!”李大爷一愣,循声望去,只见桥下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阿婆正蹲在河边,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河中的绣鞋。
李大爷好奇地问:“阿婆,为啥不能捞?
那可是人家姑娘的鞋啊。”
阿婆叹了口气,说道:“老汉啊,你有所不知,这河里的绣鞋可不是寻常之物。
它乃是玄水桥下的水妖所化,专门诱人下水,夺人性命。
你若真把它捞上来,只怕会惹来大祸啊!”
李大爷一听,吓得连忙缩回了手。
他望着河中的绣鞋,心中暗自庆幸自己差点酿成大错。
阿婆见李大爷信了,便继续说道:“老汉,你若不信,且看那绣鞋周围,可有鱼儿敢靠近?”
李大爷定睛细看,果然发现绣鞋周围空荡荡的,连一条小鱼都没有。
他心中更加惶恐,忙问阿婆:“阿婆,那我该怎么办?”
阿婆沉吟片刻,说道:“老汉,你且在此等候,待我去请一位高人前来收服这水妖。”说罢,阿婆站起身来,转身朝村中走去。
李大爷站在桥上,望着河中的绣鞋,心中忐忑不安。
他生怕那水妖会从河里窜出来,将自己拖下水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李大爷觉得每一秒都像是度日如年。
正当李大爷焦急万分时,只见阿婆领着一位身着道袍、手持拂尘的老者匆匆赶来。
那老者须发皆白,面容慈祥,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阿婆走到老者身边,低声说了几句。
老者听后,点了点头,迈步走到桥边,朝河中的绣鞋望去。
老者凝视片刻,忽然开口道:“孽畜,还不速速现身!”话音刚落,只见河水中泛起一阵漩涡,那绣鞋竟缓缓地漂向岸边。
与此同时,一个身披长发、面容狰狞的水妖从河中窜了出来,张开血盆大口,朝老者扑去。
老者见状,不慌不忙地挥动手中的拂尘。
拂尘化作一道金光,击中了水妖。
水妖惨叫一声,跌回河中。
老者趁机念动咒语,从怀中掏出一张符咒,贴在了桥头的石狮子上。
那符咒金光闪闪,散发出阵阵威严之气。
水妖在河中挣扎了片刻,终于无奈地沉入了水底。
河面上的绣鞋也随之消失不见。
李大爷见状,心中松了一口气。
他感激地望着老者和阿婆,连声道谢。
老者微微一笑,说道:“老汉,不必客气。
这水妖作恶多端,今日也算是除了一害。
不过,你日后过桥时还需小心谨慎,切莫再被表象所迷惑。”
李大爷连连点头,心中对老者充满了敬佩。
他问道:“老神仙,不知您高姓大名?
日后若有机会,定当厚报。”
老者摆了摆手,说道:“老汉客气了。
我乃云游四方的道士,无名无姓。
今日有缘相遇,也算是咱们的缘分。
你且记住,世间万物皆有灵性,切莫轻易冒犯。”
说罢,老者转身欲走。
李大爷忙拉住阿婆,问道:“阿婆,这位老神仙如此神通广大,您可知道他要去哪里?”
阿婆叹了口气,说道:“老汉啊,这位老者乃是世外高人,行踪不定。
他此去定是云游四海、斩妖除魔去了。
咱们还是安心过好自己的日子吧。”
李大爷闻言,心中虽有不舍,但也知道强求不得。
他望着老者和阿婆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祈祷他们能够平安无事。
自那以后,李大爷每次过桥时都会想起那日的奇遇。
他时常告诫村里的年轻人,过桥时要小心谨慎,切莫被河中的美景所迷惑。
而玄水桥下的水妖之事,也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成为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时光荏苒,转眼间数月已过。
这日,李大爷正坐在自家门前晒太阳,忽然听到村头传来一阵喧闹声。
他站起身来,朝村头望去,只见一群人正簇拥着一位衣着华丽、气质非凡的年轻人朝村里走来。
李大爷心中好奇,忙迎上前去问道:“各位乡亲,这是哪家的公子哥儿?
咋这么大的排场?”
一位村民笑道:“李大爷,您还不知道呢?
这位可是京城来的大官人,听说他此来是为了寻找一位高人,想要请他出山相助。”
李大爷一听,心中猛地一颤。
他想起了那日的老者和阿婆,心中暗道:“莫非这位大官人是来找他们的?”
正当李大爷胡思乱想之际,那位年轻人已经走到了他的面前。
他朝李大爷拱了拱手,问道:“老人家,请问您可曾见过一位身着道袍、手持拂尘的老者?”
李大爷望着年轻人,心中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他摇了摇头,说道:“公子爷,老汉不曾见过。”
年轻人闻言,脸上露出失望之色。
他朝李大爷拱了拱手,转身欲走。
李大爷心中不忍,忙喊道:“公子爷留步!”
年轻人停下脚步,转身望着李大爷。
李大爷沉吟片刻,说道:“公子爷,老汉虽不曾见过那位老者,但咱村里有个阿婆,她或许知道老者的下落。”
年轻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他忙问道:“老人家,那位阿婆在哪里?”
李大爷指了指村头的一座小屋,说道:“阿婆就住在那里。
你且前去问问她吧。”
年轻人朝李大爷点了点头,带着随从朝阿婆的小屋走去。
李大爷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暗自祈祷阿婆能够知道老者的下落,帮助这位年轻人达成心愿。
且说那位年轻人来到阿婆的小屋前,轻轻地敲了敲门。
片刻之后,门吱呀一声开了,露出阿婆那张慈祥的脸庞。
年轻人朝阿婆拱了拱手,说明了来意。
阿婆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她望着年轻人,沉吟了片刻,说道:“公子爷,你且稍等片刻,容老身去准备一下。”
说罢,阿婆转身进屋。
片刻之后,她手捧一个包裹走了出来。
她将包裹递给年轻人,说道:“公子爷,这里面有老身知道的那位老者的信息。
你且拿去,或许能够找到他。”
年轻人接过包裹,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是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小字。
他望着纸条上的字迹,心中激动不已。
他朝阿婆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多谢阿婆相助!
日后若有需要,但凭吩咐!”
阿婆微微一笑,说道:“公子爷客气了。
老身只愿天下太平、百姓安康。
你且去吧。”
年轻人朝阿婆点了点头,转身带着随从匆匆离去。
阿婆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暗自祈祷他们能够顺利找到那位老者,实现自己的心愿。
那年轻人带着阿婆给的纸条,一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来到了一座荒凉的山脚下。
他望着眼前这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心中暗自思量:“这纸条上说的,莫非就是这座山?”
正当他犹豫不决之际,忽然一阵风吹过山岗,只见一个身影从山林中窜了出来。
那身影身着道袍、手持拂尘,正是李大爷那日见过的那位老者。
年轻人见状,心中大喜。
他忙迎上前去,朝老者深深地鞠了一躬。
老者一见年轻人,也是一愣,问道:“小伙子,你深夜来此,有何贵干?”
年轻人忙从怀中掏出纸条,递给了老者。
老者接过纸条,借着月光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玄水桥下遇高人,云游四海寻仙踪。
山高水远路迢迢,月黑风高夜相逢。”老者看完纸条,心中顿时明白了八九分。
他望着年轻人,微微一笑,说道:“原来你就是那位京城来的大官人啊。”
年轻人闻言,心中一惊,忙问道:“前辈,您如何知道我的身份?”
老者笑道:“这纸条上的字迹,乃是我一位故友所写。
他曾言,若有人持此纸条前来寻我,必是有大事相求。
我观你气宇轩昂、仪表堂堂,定非池中之物。
不知你此行所为何事?”
年轻人听罢,忙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者。
原来,这位年轻人名叫赵无极,是京城的一位年轻官员。
他自幼便对道家法术充满好奇,曾遍访名山大川,寻找高人学艺。
然而,他访遍天下,却始终未能如愿。
近日,他偶得一张藏宝图,上面记载着一处隐藏的仙家洞府,据说里面藏有长生不老之术。
他心中大喜,决定亲自前往寻找。
然而,那洞府所在之地极为险峻,且有妖兽把守,非高人相助难以到达。
他听闻江南水乡有位老者,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便不远千里前来相求。
老者听罢,沉吟了片刻,说道:“赵公子,那仙家洞府所在之地,确实凶险异常。
不过,你若真心向道,老夫倒愿意助你一臂之力。”
赵无极闻言,心中大喜。
他忙朝老者跪拜,说道:“多谢前辈相助!
晚辈定当铭记大恩大德!”
老者扶起赵无极,说道:“赵公子不必客气。
你我既然有缘相遇,便是上天注定。
不过,那仙家洞府非同小可,你此去定要小心谨慎。”
说罢,老者从怀中掏出一本古朴的书籍,递给了赵无极。
他说道:“这是一本上古法术秘籍,里面记载了许多失传的法术。
你且拿去,或许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赵无极接过秘籍,翻开一看,只见里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各种法术和咒语。
他心中激动不已,忙朝老者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多谢前辈赐书!
晚辈定当勤学苦练,不负所望!”
老者点了点头,说道:“赵公子,时候不早了。
你且在此稍等片刻,待老夫去准备一下。”
说罢,老者转身走进了山林。
片刻之后,他背着一个包裹走了出来。
他将包裹递给赵无极,说道:“这里面有些干粮和符咒,你且带上。
路上若有危险,可用符咒抵挡。”
赵无极接过包裹,背在肩上。
他望着老者,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他说道:“前辈,晚辈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
您老人家多多保重!”
老者笑道:“赵公子放心去吧。
老夫在此等候你的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