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共有两处台骀庙。

一座位于晋祠圣母殿南侧,另一座位于晋祠东南方向约1公里的王郭村。

王郭村台骀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据史志记载,早在唐大中年间(852-855)已有此庙。

明洪武七年(1374年)重修,清顺治六年(1649年)毁于兵火,嘉庆十七年(1812年)又受汾水漫淹,道光十九年(1839年)再次重修。

晋祠内的台骀庙由明代东庄高汝行所建,创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1956年重建。

这两座台骀庙,都是为了纪念太原最早的人物“台骀”而修建的。

关于“台骀”这一人物的历史,要比太原的建城史早很多,今天晋观君来与大家聊一聊台骀与太原的历史故事。



“台骀”的最早史料

公元前541年,即鲁昭公元年、晋平公十七年,当时晋国发动了一场北伐战争,目标是盘踞在太原地区的无终和群狄部落。

战争结束后不久,晋平公突然身患重病,病情持续恶化,始终无法痊愈。

晋国的臣子们为此忧心忡忡,纷纷猜测是鬼神作祟,晋导致平公的病情难以好转。

在那种情况下,晋国的贤臣叔向感到十分焦虑。他深知,如果不能找到病因,晋平公的健康状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于是,叔向向一位在当时享有盛誉的智者请教,他就是郑国的大夫郑子产。

郑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智慧和见识在当时的诸侯国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还在国际间享有极高的声誉,堪称当时的“国际”哲学大师。

郑子产听完叔向的叙述后,沉思片刻,然后侃侃而谈。



他没有直接回答叔向关于鬼神的问题,而是给叔向讲述了一个古老的故事——关于台骀的故事。

正因那次事件,关于台骀的史料才正式被记载,见于《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昭公元年》。

其文曰:

“昔,金天氏有裔子,曰眛,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大原。帝用嘉之,封诸汾川。沈、姒、蓐、黄,实守其祀。今晋主汾而灭之矣。由是观之,则台骀,汾神也。”

意思是说,上古时期,金天氏(少昊)有一个后代名叫眛,他担任了水官(玄冥师)。

眛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允格和台骀。后来台骀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出色地履行了水官的职责。



他疏通了汾河和洮河(即涑水河),并筑坝阻挡了大泽的洪水,使得太原地区(大原)成为适宜居住的地方。

天帝嘉奖了他的功绩,将他封在汾川。

此后,沈、姒、蓐、黄四个部族世代守护着他的祭祀。如今,晋国作为汾水流域的主宰,却灭绝了那些守护祭祀的部族。由此看来,台骀就是汾水之神。

也就是说,晋平公北伐消灭了原本守护台骀的部族,所以会染病。关于晋平公最后病好没有史料没有记载。

料想,在祭拜了台骀,“汾水之神”后可能病就好了,由此观之,台骀是太原最早的历史,也是太原整座城市的守护者。



关于“台骀”治水的故事

从历史文献中可见,当年台骀是因为治水有功,最后得到了封赏。又因为对太原的贡献最大,最后封在了“汾川”。

那么,台骀当年是如何治水的?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相传,在距今5000多年的五帝时代,太原及晋中所在的地区是一个大盆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