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国历史上说到文化教育上一定离不开的就是孔子了,孔子所创造的儒家思想,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并且孔子还是一位优秀的思想教育家。他的一生有很多的弟子,其中就有我们所熟悉的颜回等人。
说出“有教无类”的孔子在教育界那也是独树一帜的存在,但既然是教学生肯定会遇到很多不同的学生,这不在孔子的地子中就有一位竟然让好脾气的孔子都不由地爆粗口,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孔子的这一句话竟然流传了两千多年。
一、顽徒
在历史上很多未来有大成就的人,他们的童年乃至少年时期都是很坎坷的,其中就包括孔子,孔子的父亲虽说是鲁国的一位贵族,但他父亲高贵的出身却并未给孔子的人生带来什么捷径,反而让孔子的生活更加地艰辛。
孔子的母亲并不是正妻,而是一个小妾,在孔子的父亲逝世后,他和母亲就被父亲的正妻给赶出家门了,并且在孔子十六岁时他的母亲就逝世了,孔子一直都是在贫困中生活的,在母亲逝世后,为了生存,他什么活都干。
虽说生活贫苦,但孔子的精神是很富足的,自幼就好学的孔子,在学识上很有成就。在这对于他整个青年学习时期就暂且不说了。就从他开始游学说起,孔子带着自己的弟子游学了十几年的时间,遗憾的是这十几年他都没有得到重用。
虽说有些君主对他很客气,遗憾没有一位君主是能够听进去他的思想。孔子甚至还遭遇过被人拒之门外的处境,这一路危险也是很多的,孔子不仅会卷入政治斗争中,甚至还会因吃不上饭,忍受饥饿。
这不一次他就因和学生走散,只能在大街上流浪,此时的孔子年纪也不小了,周边的人看到后都说孔子像丧家之犬一样,这样大的声音孔子当然也能够听到。即使是这样孔子都没有生气,并且还点头应和。
在大家的心中,孔子好像是从来不会生气的样子,脾气再好的人在教学的时候都会暴躁,相信很多人对此都有话说。即使是向来温和的孔子都忍不住爆粗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学生,正是这个学生让孔子压抑不住情绪。
宰予其实也是贵族出身,宰予在拜孔子为师后不久就学有所成了,是“孔门十哲”中其中一位,但对他孔子却和对待其他的弟子不一样,这一位学生特立独行,是这些弟子中最特别的一位。
不得不说的是宰予的思想是很活跃的,一次宰予就询问了孔子一个很刁钻的问题:如果一个仁爱的人看到有人掉进了很深的井中,要不要跳下去救人?
这个问题也是很难回答的,所以最初孔子在听到后也沉默了。这边还没有等孔子回答。宰予又说道:“若是跳下去不仅不能将人救出,自己也因此丧命呢?但要是不跳就违背‘仁爱’的原则,究竟是应该跳还是不跳呢?”
听到他的话后孔子思考片刻后也很快给出回答,简单来说就是应该根据现实的情况量力而行,毕竟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君子是不会让自己陷入这样困境的。在孔子的教学中宰予经常会提一些很刁钻的问题给孔子,并且他还会对孔子的观点提出质疑。
一次孔子在上课的时候就说到了守孝,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很看重孝道的,所以在封建王朝中就有“守孝三年”的传统。对此孔子是认可的,但在上课的时候宰予却提出了质疑:“如果守孝三年,那国家的大事应该交给谁,社会的秩序谁来维持、庄稼谁来种?”
在宰予看来守孝一年足矣,这样还不会影响到社会和国家的日常运行,孔子当即就说道:“子女为父母守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若是你在父母去世一年,就开始穿华服,吃一些美食,你能心安吗?”
面对孔子的质问宰予也很平静地回了三个字:“能心安!”孔子这下是真的无话可说了,只能是对着其他的弟子痛斥宰予不仁。当然宰予和孔子之间的师生故事也不仅这两个,宰予一大缺点就是嗜睡,一次孔子正在讲课的时候忽然听到后面有打呼噜的声音。
孔子一看原来坐在最后面的宰予睡着了,不仅打起了呼噜,并且还流起了口水,即使是孔子也不由地怒上心头,当即就怒斥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二、孔子授徒
孔子知名的徒弟也不少,并且他在教导这些弟子的时候也发生了很多故事,这些弟子可和宰予不一样,他们对孔子的话根本就不会反驳。
后世有人说孔子是最伟大的教育家也是有理可循的,对于自己每一个弟子的性情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并且在教育这些弟子的时候也会因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对他们进行教导,在这些弟子中性格最暴躁的就是子路了,甚至还发生了很多趣事。
在对子路的教导上孔子着重就是教导他要懂得谦逊谨慎,孔子有一个名叫子夏的学生,这个学生哪哪都好就是有一点,为人小气,很吝啬。又一次孔子和他两个弟子子路和子贡在外正好遇到了大雨,但这两个徒弟都没有能借到伞。
于是这两人就表示可以去子夏家借伞,但是孔子却知道这个徒弟向来吝啬,若是自己去借伞一定会让他为难,毕竟自己是他的老师他究竟是借还是不借呢。拒绝前往不仅避免了几人尴尬,并且也保护了子夏的名声,若是子夏不借,那就是不尊师。
三、最喜欢的徒弟
孔子的一生学生众多,根据史记中记载孔子的一生一共有三千多名学生,在他的这些学生中什么阶级的人都有,不仅有贵族也有普通的平民,在这些学生中孔子虽说对每一个人都是一视同仁,是人就会有私心,这些弟子中他也有一位最喜欢的弟子——颜回。
颜回是他最喜欢的弟子是后世公认的,这也和颜回本身有着很大关系,颜回天资聪慧,人家都说举一反三,但在颜回这里能够举一反十。
一次孔子看着眼前的子贡说道:“你和颜回谁更出色?”子贡当即就表示自己不如颜回。表示自己只能举一反二,但颜回能够举一反十,孔子听闻后点了点头并且表示就连自己也比不上颜回。
并且在这些学生中最能理解孔子的就是颜回了,孔子一生周游列国,但一直都得不到重视,甚至还身陷囹圄,让周边的两个徒弟都有意见了,只有颜回一直坚定地支持孔子。
颜回的早逝也是孔子心中的一个痛,两人朝夕相处多年,不仅是师生,甚至还衍生出了亲情,在颜回逝世后孔子悲痛欲绝说出:“天丧予!天丧予!”
宰予和颜回完全不能在一起比较,颜回是孔子这众多弟子中最勤奋态度最端正的一位,在他的身上是完全不会发生在课堂上睡觉的事情。并且他对孔子的话是绝对认同的,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只有颜回是一直跟随左右。
这也是孔子喜欢颜回的重要原因,毕竟没有人会喜欢特立独行的学生,在孔子的眼中宰予就是这样的学生。
结语
但若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宰予的独立思考是值得肯定的,并且别看孔子在多次斥责宰予,对这个学生的能力和学识孔子是很认可的,这不孔子还是将宰予列为了“孔门十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