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五年的编纂和打磨修改,由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指导和上海方孝孺纪念馆承编的《方孝孺志》审定稿完成。2月22日,来自苏浙沪皖四地的方志专家齐聚位于浦东新区航头镇的上海方孝孺纪念馆,共同审阅和评议《方孝孺志》。

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副会长、《方孝孺志》总纂柴志光介绍了《方孝孺志》的编纂过程和有关情况。《方孝孺志》于2021年4月启动,2022年10月完成评议稿,经历2年多的修改,于去年底形成审定稿。审定稿卷首设图照、序言、凡例、大事记,正文设生平、著作、思想、纪念、文艺、研究六篇,卷尾设专记、附录、编后记等,共计68万字。

评审过程中,宁海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胡志汉,宁海方孝孺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剑飞,《浙江通志》副总纂、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颜越虎,浙江省社联原副主席、《读书种子方孝孺》作者连晓鸣,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沈飞德,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省地方志办公室原副主任吴静,江苏工运所教授、《方孝孺大传》作者赵映林等长三角多名专家对《方孝孺志》给予肯定评价,认为审定稿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篇目结构设计合理,记述的题材以志为主,附以纪、传,图、录,以实事求是的原则收录了与方孝孺的文章、资料、照片,68万字跨越了600多年的文史梳理,整体上符合地方志书的质量要求。

与此同时,多位专家也从内容结构、表述规范等多个方面对《方孝孺志》给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如《方孝孺志》的篇目划分跟相应内容的呈现还可以更紧凑一些。比如第一篇主要是讲方孝孺的生平,客观叙述就可,不必掺杂太多分析性的内容,和方孝孺家人相关的内容也可以另起章节介绍;方孝孺本身的著作和后世学者对他的研究形成的著作可以分开,按照年代分类。具体行文中,纪年、标点符号、称谓等也应进一步规范统一等。

专家组组长、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二级巡视员黄晓明总结说,《方孝孺志》作为上海地区第一部以志书体例编纂的人物志,不仅是一部质量上乘的人物志书,更在志书的结构、内容上作了史志结合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呈现出一种崭新的记述风格,为后续人物志的编写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借鉴。同时,在图片选择、交叉重复、层次编排、行文规范等方面还可作进一步提升优化,力争编纂出一部精品佳志。

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方孝孺志》学术顾问熊月之认为,“刚正不阿,以身殉国”体现出方孝孺勇敢、坚贞的特点,“为斯民谋”才是他的思想内核,体现出方孝孺在历史上的高度。从全人类文明史、中华文明史的角度,深刻剖析方孝孺的思想价值,是编纂《方孝孺志》的目标。

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会长、《方孝孺志》编委会主任王依群指出,方孝孺的思想精髓主要体现在:刚正不阿的硬气品格,读书种子的正学精神,为斯民谋的民本思想。编纂出版《方孝孺志》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有力举措和行动。


《方孝孺志》审定会嘉宾及专家合影。

原标题:浦东航头又添文化新名片,上海首部人物志《方孝孺志》通过专家审定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李宝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