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五天没有一粒米下肚,我们啃树根、挖野菜,甚至不得不偷猎村里的狗充饥。
这支由精锐老兵组成的突击队,本该去解救被困的六连,
却不曾想自己也陷入了越军的包围圈。
就在弹尽粮绝之际,我们做出了一个令越军始料未及的决定。
01
1979年3月初,中越自卫反击战已接近尾声。我军攻势如潮,连续突破越军多条防线,先后占领了越南11个省16个县城。这一系列战略性胜利,迫使越南不得不从柬埔寨撤军,他们称霸中南半岛的野心也随之破灭。
3月4日下午,我们接到了撤军命令。上级要求部队在3月7日前撤回国内,为确保撤离行动顺利进行,指挥部决定采取分散撤离的战术。
营部随即召集各连主官召开紧急会议,制定具体撤离方案。最终确定:四连走东线,五连和营部取道南线,六连则沿西线撤离。为了避开越军的耳目,我们计划在第二天凌晨两点后开始行动。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当四连、五连和营部顺利向后方转移时,六连却在撤离途中遭遇了越军的伏击。敌军人数占优,很快就将六连困在了5号主锋一带。
形势危急,营长当机立断,决定组建一支精锐突击队,火速回援六连,协助他们突围。他下令四连和五连各抽调15名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一个30人的特别突击排。由于五连副连长带伤,这次穿插突击的重任就落在了我这个四连副连长身上。
3月5日下午,我带领四连的15名精锐与五连会合。在简单的集结仪式后,营长宣布突击队正式成立,并立即布置了具体任务。
临行前,营长把我们召集起来做了一次战前动员。时隔多年,他的那番话依然在我耳边回响:
「同志们,六连现在被困在5号主锋,他们都是我们的生死弟兄。从开战到现在,我们一起经历了多少次生死考验。
这次的穿插任务危险系数极高,远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困难。我必须说明,这是一次没有退路的任务,可能很多人会回不来,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要做好心理准备……..。但我们绝不能丢下自己的战友不管!」
营长的话掷地有声,每个人的眼神都变得坚定起来。我们都明白,这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营救行动。
02
我率领这支30人的突击队,轻装简行向5号主锋方向疾进。可越军早已算准我军必派援兵,事先在要道设下了埋伏圈。当我们接近目标区域时,突然遭到了敌军火力的突袭。
所幸伏击我们的这支越军并非精锐,只是一支临时拼凑的普通部队。我们虽然一时措手不及,但很快就调整部署,立即组织反击。
然而双方的火力优势差距太大。越军装备了整建制的苏式武器,有冲锋枪、火力枪和重机枪等重火力,而我们只带了轻武器。在这种悬殊的火力对比下,我们很快就陷入了被动。第一轮交火就付出了惨重代价——三名战友永远地倒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撤!不要恋战!」我当机立断下达了撤退命令。和敌人继续纠缠下去毫无意义,只会带来更多伤亡。我们背起阵亡的三名战友,迅速向后方转移。
越军的主要目标是被困在5号主锋的六连,对我们这支小分队并不太感兴趣。再者,他们包围六连的兵力其实并不多,也就两个连的规模,只是凭借优势火力和有利地形才占了上风。正因如此,他们并未对我们穷追不舍。经过十几分钟的快速转移,我们总算甩开了敌军。
但形势很快就急转直下。越军为了尽快拿下六连,又调来了一个加强营。这支增援部队恰好卡在了我们突击排的后路上。我们的处境顿时变得异常危险——前有越军的包围圈,后有敌军的加强营,腹背受敌,进退维谷。
继续强行突击只会是一场没有胜算的战斗。权衡再三,我决定暂时中止穿插任务。当务之急是找个安全地点隐蔽起来,避免被增援的敌军发现。
越南战场多是山地丛林地形,要藏起我们这几十号人并不算难。真正的困难在于补给问题。为了提高机动性,我们此行带的都是轻装,除了必要的武器弹药,几乎没带什么口粮。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是正确的,可现在却让我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03
我们在山上找到一个天然洞穴暂时栖身。开始几天还能靠着采摘野菜、挖掘树根勉强充饥。我们本想放弃穿插任务直接撤退,却发现情况比想象中更糟。
原来越军早已在5号主锋周边布下了一张大网,方圆三公里都在他们的监控之下。我们这支突击排,毫不知情就闯进了这个包围圈。要想脱身,只有硬碰硬地突围这一条路。
但仔细分析后我发现,突围的胜算其实不小。越军虽然投入了两个营的兵力,但摊子铺得太大,每个防御点最多也就一个排的兵力。而我们这支突击排都是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老兵,战斗素质过硬,只要找准时机,突围并非难事。
最令人头疼的是补给问题。到现在我们已经在包围圈里熬了整整五天,这五天里除了野菜树根外滴米未进。这种状态下,就算是再精锐的部队战斗力也会大打折扣。
为了寻找最佳的突围方案,我把三个班长叫到一起开会研究对策。
一班长建议:「趁着夜色掩护,往后撤两百米。那里有个断崖,只要能顺利爬下去,就能甩开敌人。」
这个主意乍听不错,但仔细一想问题很大。我们没有任何攀岩装备,而那道断崖目测至少有三十米高。一旦行动时被越军发现,在悬崖绝壁前就是瓮中捉鳖。经过讨论,这个提议很快就被否决了。
二班长分析道:「东面是敌人防御最薄弱的地方。我建议抓紧时间,趁现在弟兄们还有体力,强行突破那里。只要能冲出去,往东再走五公里就能和大部队会合。」
这个建议得到了我们一致认同。这确实是当前最可行的方案,但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战士们需要补充体力。突围前必须想办法弄到食物,不然虚弱的身体恐怕连枪都端不稳。
当天傍晚五点左右,我挑选了一班的九名战士,悄悄从山上摸了下去。我们的目标是包围圈内的一个小村庄。那里的越南村民在战争爆发后就已经撤离,但农田里应该还有番薯、芋头之类的农作物。这些粮食对我们来说,就是最珍贵的战略物资。
04
我们正弯腰在田间摸索挖掘番薯芋头时,突然身后传来几声犬吠,吓得我们顿时汗毛倒竖。
战场上就是这样,神经时刻紧绷着,哪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人心跳加速。回头一看,原来只是一条野狗,并无他人。我立即举起手枪,瞄准狗头扣动扳机。随着一声枪响,那条狗应声倒地。
不过这一枪已经打草惊蛇,我们不能再在这里耽搁。赶紧将挖到的番薯芋头和那条打死的狗一起带上,顺着原路快速返回阵地。
看到我们带回食物和一条狗,阵地上的战友们兴奋得像过年一样。在这种环境下,这些食物比任何金银财宝都珍贵。
28个人分食了那条狗肉和几斤番薯芋头,总算是填饱了肚子。解决了饥饿问题后,接下来就要专心谋划突围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