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底层教育认知》第51章,你的教育认知直接决定了你的教育水平。

大年初一出门拜年,见到老同学,不可避免的谈到了教育孩子的问题。

然后在说到教育孩子时,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就是为辅导孩子的作业发愁,特别是我一个朋友,他天天出差,老婆还总是为辅导作业给他打电话,让他通过视频辅导。他当然不愿意,但是让他老婆辅导,他老婆用总是跟孩子闹的厉害,所以他特别痛苦。

但是谈起未来,大家又普遍都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现在的学历并没有太大的价值,除非孩子能考上一个特别好的大学,否则的话,毕业就等于失业。

那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矛盾的点,就是我们明知道上大学可能并没有太大的价值,也就是说,孩子上不上大学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我们却总是为辅导孩子作业而焦虑。

那这不矛盾吗?

按理说,如果孩子上不上大学都无所谓的话,那你为什么还要为辅导孩子作业而焦虑呢?不写就不写呗,大不了将来考不上大学,反正将来普通大学价值也不大,考不上就考不上,影响不大。

是不是很矛盾?一边觉得即使考不上大学也无所谓,另一边却又为辅导孩子作业而焦虑。

那父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表现呢?

就在于我们很多父母把自己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焦虑混淆了,用教育焦虑充当了自己的教育目标。

教育焦虑vs教育目标

什么是教育焦虑?

就是因为孩子问题行为产生一些焦虑,而这些焦虑更多是基于孩子当下行为产生的,比如说孩子当下学习成绩不好,我们就焦虑。而只要不考试,看不到成绩,我们就不会焦虑。

那什么是教育目标呢?

就是基于我们对未来形势的判断,然后产生的一个培养孩子目标。,比如说基于当下AI的发展,我们觉得学习AI有大有可为,所以我们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AI方面的人才,这就是我们的一个教育目标。

教育焦虑和教育目标有一定的相关性,有的时候教育焦虑和教育目标是统一的。

就比如说我们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AI人才,这是我们的教育目标,然后孩子在AI方面表现不好时,我们就会产生教育焦虑。

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教育焦虑和教育目标并不统一。

因为教育焦虑和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教育焦虑更多是基于当下行为产生的一种反馈,而教育目标则是基于对于长远发展做出的预判。

一种是基于当下行为而产生,另一种是基于长远预测而产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