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战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位于苏南、皖南、浙江和福建的抗日战区。从地理位置上看,第三战区位于日军自东向西进攻进攻的最前沿,也是中国军队与世界反法西斯盟军联系最紧密的战区。
自武汉会战后,日军就一直以攻占重庆为主要目标,再加上日军的兵力有限,根本不足以对所有的沦陷区进行全面布防。所以,日军主力就一直集结在鄂西和湖南,而对虽处最前沿但却毫无军事价值的苏南、皖南、浙江和福建只留守一些二线部队,很少有大规模的进攻行动。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
敌变我变,因而在第三战区,中国军队也只留守一些二线防御部队。相比于第五战区、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第三战区的实力还是比较弱的。但是为什么说第三战区在抗战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呢?
第三战区是中国军队与世界反法西斯盟军联系的重要渠道
1942年4月18日,美军为报复日军对珍珠港的偷袭,实施了杜立特空袭。用“大黄蜂”号航空母舰搭载16架陆军B25“空中堡垒”轰炸机对日本本土进行穿梭轰炸,轰炸任务完成后,飞机不再返航,直飞中国大陆,在浙江的机场降落。美军方面也请求国民政府协助飞行员撤离,国民政府立刻命令第三战区所属部队积极展开对美军飞行员的救助行动。最终在第三战区中国军队和当地百姓的帮助下,这些反法西斯空战英雄安全地回到了后方,并最终返回美国。后来,日军为报复第三战区军民对美国飞行员的帮助发动了浙赣会战。
杜立特机组和救助他们的第三战区军民
第三战区地处日军后方,提供重要情报和打击日军运输线
第三战区处于日军主力的后方,十分有利于搜集日军情报和打击日军的交通运输线。为此,第三战区具有大量的抗战情报组织,他们深入敌军后方,搜集到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敌后的许多抗战游击队和长江下游布雷队也都位于第三战区,日军的陆上运输线和江上运输船被多次伏击,损失了大量的物资和弹药。
抗战海军布雷队
第三战区虽然不像第五、第六和第九战区那样一直奋战在抗日第一线,但是,第三战区却在抗战中发挥了最为独特的作用,这也是其他战区所没有的。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点在第三战区中深有体现;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有机结合是战胜日寇的法宝,这点在第三战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这点在第三战区得到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