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是国之重器,为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很多学生都将哈工大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大家都想进入到哈工大读书,为国防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之所以哈工大能做出很多重要的科研项目,其中离不开学校老师的不懈努力,毫不夸张的说,哈工大里面每一位教授都是国家的宝贝,他们都是所在研究领域的佼佼者,任何人都不希望这些人才出现早逝的悲剧。



但在现实生活中,却还是会出现大家不愿意看到的悲剧。

比如近日据澎湃新闻报道消息,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杨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去世,享年55岁。



当大家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感到难以置信,一位国防科研战线的专家,生命竟然永远停留在了55岁,真的太可惜了。而当然大家看完杨强教授的个人履历后,会更难受。

据公开信息可知,杨强教授在1970年出生,他本硕博均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本科毕业后他先是来到辽宁鞍山钢铁公司矿山设计院工作,在此工作近两年时间后,在1994年回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造,在1996年获得了硕士学位,在2002年获得了博士学位。

在博士在读期间,就以优异表现留校任教,在博士毕业后的第二年,他就晋升为了副教授,在2013年晋升为了教授。



杨强教授杨主要从事新体制雷达系统设计、先进雷达信号处理研究,研究领域有复杂背景下空时弱目标检测技术、智能信号设计与处理技术、无线电网络信号与安全等方面。

他在1999年开始全程参加了第一部新体制雷达研制起在研究过程中,他作为关键技术负责人突破了两项核心技术,并且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他为我国新体制雷达的研制和学院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然杨强教授的科研成果十分丰硕,他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先后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银奖等多项重要荣誉。

杨强教授的去世,对哈工大以及国防科研研究领域来说都是重大损失,很多人都无法接受杨强教授因病去世的悲剧。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4月10日,哈工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在二校区B212教室举办“教授接待日”2024年第4期专题讲座。

在讲座中,杨强教授以“深蓝观察者:新体制雷达引领远海探测新篇章”为题,为同学们讲解了雷达的研究故事。



从当时公布照片来看,杨强教授的个人精神状态非常不错,完全不像身体有疾病的人,但才仅仅过去了不到一年时间,杨强教授就因病在上海去世,让人感到不真实。



大家认为杨强教授今年才55岁,他作为国家级重要人才,可以享受到先进的医疗资源,像他这个级别的人物怎么会出现早逝悲剧呢?

值得注意的是,杨强教授生前担任了多项要职。

他不仅是哈工大教授、博导,同时还是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重大工程任务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通信与信息系统”带头人,黑龙江省头雁团队“超视距探测技术”关键骨干。



这些职位单独拿出来一个含金量就非常高,做好其中一个职位,就需要花费很多精力,而杨强教授生前同时担任如此多重要职位,可以感觉到他的工作压力应该不小。

杨强教授是我国的重要国防科研专家,他的去世值得引起国家重视。希望国家要尽全力保证这类人才的生命健康安全,决不能让这类人才出现早逝的悲剧。

同时也希望各位科研专家,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身体情况,只有大家保证身体健康,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最后只能希望杨强教授可以一路走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