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教育部公布完成备案的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名单,广东9所高校共自设36个交叉学科,数量创近五年新高。
建设教育强省,龙头是高等教育。
高校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场域,还在人才强省和科技强省建设中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经济大省和创新大省,广东肩负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务,高校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冲补强”立足高原建高峰
2024年10月,韶关学院正式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获批农业、机械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填补了粤北地区在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上的空白。
韶关学院师生开展科研工作
广东是高等教育大省,有普通、职业高等学校165所,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445.63万人。然而,在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背后,“大而不强”却一度成为广东高等教育的“心头痛”。
早在2015年,广东率先启动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三年建设期满后,广东整合“双一流”、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项目,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形成了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和特色高校提升计划“三大组团”。
持续10年的“大手笔”投入,效果显著——
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共新增7所高校,广东占据半壁江山,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跻身其中。
截至今年1月,全省30所高校24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总量居全国第3。
立足高原建高峰。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广东还将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新师范建设,超前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交叉理工科专业。
今年省财政再安排2025年省级教育发展专项高等教育“冲补强”内涵建设等资金41.33亿元。
2024年9月,深圳理工大学举行成立大会,迎来首批本科生。创校校长樊建平说:“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新’不是建立时间‘新’,而是发展模式‘新’、发展内涵‘新’。”
深圳理工大学
当好高质量发展“引擎”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山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取得5项成果。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
广东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离不开“三位一体”的协同融合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带领团队开展科研工作
全省首个空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在南方医科大学正式成立,针对制约空天飞行的主要生物医学问题,开展空天医学工程基础与应用研究、空间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机制研究等。
2024年,广东高校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324项,获批金额24.4亿元;4所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2023年度国家三大奖8项;20所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2023年度广东省科技奖120项。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广东加强统筹谋划,推动高校学科专业布局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针对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打造一批产业和企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并实施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工程。
在今年“冲补强”41.33亿元支持资金中,广东专门安排了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长基”计划专项补助1.18亿元,支持12所高校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
如今,广东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更加凸显。
“双百行动”支撑实施“百千万工程”
在汕头南澳岛,如画的海域孕育着超5000亩的华贵栉孔扇贝“南澳金贝”。这是当地养殖户的“黄金贝”,是广东省首个国家级水产贝类新品种,由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郑怀平团队培育。
夏天,硕士研究生叶健铭往返于校园和汕大南澳临海实验站之间,忙着养殖“新宝贝”——汕大黄金贝。“有了新品系贝类,养殖户的收益将能够进一步提高,促进当地的产业发展。”他说。
汕头大学郑怀平团队开展贝类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2023年8月,广东省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简称 “双百行动”)正式启动,首批82家高校院所和57个县(市)结对签约。
组建驻县服务队、师生技术服务队,共建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平台,打造优质教育、医疗服务平台……“双百行动”启动以来,广东高校持续为县镇村发展提供强劲的人才、智力、科技支撑。
走出书斋,走进产业,走向田野,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2024年9月20日,佛山大学揭牌仪式举行,佛山成为继广州、汕头、深圳后,第4个拥有“同名大学”的广东城市。同年10月,东莞理工学院与“科研国家队”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联合创办的“吴仲华班”正式开班。
两所“新工科”新贵高校,分别坐落在佛山、东莞两座制造业名城,近年来发展迅猛,并非偶然。
2024年9月20日,佛山大学举行揭牌仪式,正式更名
大学因区域而兴,区域因大学而盛。
目前,全省50所本科高校建有285个现代产业学院,学生培养规模超过17.5万人。其中,建设起50个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7个学院入选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数量居全国第2位。
走出校门,走进产业,走向田野,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正是广东高校的使命所在、职责所系。
来源:南方+客户端
编辑:广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