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用对了方法,我们也可以不用很努力,今天我们读认知天性,本书是由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彼得布朗、亨利勒迪格以及马克麦克丹尼尔共同所著,亚马逊年度学习畅销书,连续五年高居心理认知榜top 1。
从小到大,每个班上似乎都有那么一个不需要怎么努力成绩就很好的人,也总有那么一个不管怎么努力成绩总是一般般的人。今天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从前的学习方法很有可能都是错的。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许多人读了很多书,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呢?因为懂得和学会之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所谓学习,就是你清楚自己知道什么,也清楚自己不知道什么,然后弥补这个差距的过程。
然而,受填鸭式教育的影响,我们大多数人习惯也深信不疑的学习方法,频繁的集中练习。比如反复的阅读一篇文章,直到自己一字不漏背下来为止。把课本用记号笔做满了笔记,勤勤恳恳的把老师讲的课件抄得满满都是。这样做特别容易给我们造成已经掌握知识的假象。
当我们考完试一段时间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真的就把所有的东西都还给老师了。所以这样的学习不算真正的学习,可以说是无效的。但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这个锅甩到应试教育头上去,因为其实恰恰相反,如书中用实证所证明的那样,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运用这个工具让他为学习助力,而不是让学习成了他的奴役。
现阶段的很多应试教育则本末倒置了。首先我们要知道,学习的本质包含了三个过程,记忆、关联和解决。搞定了这三个过程,就搞定了学习这个大难题。努力和刻苦是我们一贯以来使用的记忆方式。
我们抱着书本反复阅读一遍,记不住就多读几遍。但事实上,重复阅读带来的效果微乎其微。书里提出了十分颠覆的学习观念,他说,我们总在试图降低学习难度,但实际上有意地提高学习难度才能完成有效学习。
怎么提高呢?一、检索而不是重复。不断重复阅读自然是最简单的记忆方式,但主动检索却能事半功倍。比如了解到一个知识后,去回想与这个知识相关的事实、概念或事件,更能强化记忆。又比如学完后的测验,或者把知识讲解给别人听,也都是检索的过程。
2、间隔而不是连续。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多次阅读,好处少的可以忽略不计。在初次阅读过后,隔一段时间再阅读才有意义,比如读完一本书,弹几个小时吉他,再去读第二遍,就比连续读两遍效果要好许多。
3、创造良性干扰。前阵子翻出了许多年前的未来简史读,其中有许多地方已经受潮模糊。再次读完,发现模糊不清的地方,最终却是记忆最深刻的地方。因此一些良性的干扰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增强记忆,书里分享的其他方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去创造一些增加检索难度的干扰,能够强化我们的神经回路,从而让我们的记忆效果越来越好。
决定一个人普通还是优秀,往往不在于掌握信息的数量,而在于信息的关联能力。普通人能听懂和记住知识,优秀的人却能把知识和问题增相关联,从而帮助解决问题。本书作者经过十几年的专业研究,发现了关于记忆的原理,颠覆了许多传统的认知。
不论你是个想要提高学习成绩的学生,还是想要打磨自己职场技能的求学者,这本书都会是你的一盏指路明灯。最后分享书里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阅读。精通感是一种幻觉,真正能让我们重新巩固并深入学习知识的,其实是重构这个费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