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你过得还好吗?年末时分,我们诚挚地向所有正在或曾经与精神疾病斗争的朋友们发出邀请:请拿起你的笔(或敲击键盘),与我们分享“今年,你好吗?”的故事。现征稿已截止。
同时我们的日常投稿通道依旧开启,如果有非主题征稿的内容,也欢迎投稿到日常疾病故事内。
日常疾病故事投稿通道
我想选择的路
去年那场悲哀的大雪似乎吹到了今年的年末,松花江再一次铺满了厚厚的冰层,游荡着刺骨的寒风。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感受江风的凌迟,黑暗中明明灭灭的灯火,指引着行人向前走去。
不知不觉,2024年已然迎来尾声。这一年,似乎并不顺利,但也没有糟糕至极,至少我还活着,至少还害怕疼痛。
今年返校前,哪怕很忙我也一如既地回高中看望老师。因为只有见到思念的人,我才有足够的勇气走过漫长的路途,抵达没有太多期望的目的地。
为了不重演高中时期的痛苦,我很努力地让自己爱上一座新的城市,但大学的经历让我本能地想要逃避这里,落入了一个依旧格格不入的下场。
但目前就读的大学和专业都是我自己选择的结果。网上总说不要去美化没有选择的另一条路,因为以当时的心智和能力哪怕重来一遍也还是会那么选。我知道后悔没有用,我会承担选择的结果。
可是今年我总是控制不住地后悔、愧疚、哭泣。于我而言,教师职业和心理学是我生命中的光和希望。而这份光亮和希望是我本可以尝试触碰的,只是当时的我不够勇敢,不敢接受落榜复读的可能,也不敢承担关乎生命的责任。
“我本可以”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令人遗憾的事情吧。
本专业不是师范专业,不喜欢小孩子,内向,不爱说话,却又想挤进教育领域,就像是痴人说梦。虽然我很清楚自己不适合成为一名教师,但是今年教资面试毫无悬念地落榜还是给了我不小的打击。出成绩后每天我都在哭泣,控制不住地难过,很想就此死去,反正我也不会成为我想成为的人。
过往情绪的堆积
当然,那些崩溃的反应其实是日积月累的怨恨、不满、羞愧等情绪突然决堤了而已。
在大学寝室的生活,一年又一年地磋磨。上铺的室友几乎每晚八九点都要在寝室打一两个小时的电话,熄灯后以及周末午休时间看搞笑视频,早上闹钟铃声冲击力入侵感也很强。我又神经衰弱,对噪音比较敏感,有时候还会被她喊出来的梦话吓醒,心悸。以及她每次使用完毕后都很脏乱的卫生间,长时间囤积在我的窗帘上方的垃圾......一桩桩一件件都在刺激我的强迫症和洁癖。
今年六月初的一个中午,学妹在寝室看搞笑视频,我连喝了几瓶二锅头还是无法入睡,情绪非常烦躁。加之每到六月,我就会回想起高考这个于我而言无法磨灭的伤痛。
于是继上一次在寝室过量服药自杀未遂后,我又尝试了割腕。因为知道在清醒状态下自己无法下手,所以我试着喝酒,果然比以往深了一点,但也只是一点点。
她们的爱和努力
大学的专业课课程中,有一门课程的任课老师长得有些像我高中时的心理老师。她在第一节课就告诉我们要快乐,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让自己快乐,之后的课程里也常常提及类似观点,所以她的课是我唯一愿意用心学习的课程。
然而六月七号那天,我甚至都不想去上她的课,很想一直沉睡直至死亡。趁着还没上课,我独自走到教学楼五楼窗台,看着望不到远方的地方,计划着、思索着,我本该死在高考,死在高考结束的那一刻。
上课铃响前,我回到了教室,和往常不同的是,那节课我极少跟老师有眼神交流。她好像也看出了什么,所以时不时提到我,甚至提问我,但我没有接住她的话,也不想说什么。看着窗外风雨飘摇的树,我感觉自己像某一支干枯的树枝摇摇欲坠。
下课的时候,她没有着急离开,我也没打算好接下来做什么。同学陆续离开教室后,她跟我说请我吃饭。我有点惊讶地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教室就剩我俩。那个中午她跟我说了许多话,我只知道我不能死在跟她吃饭之后,所以我的计划搁置了。
我一直断断续续找过学校的心理老师,但是可能是顾忌保密例外,每一次我都做不到毫无顾虑地倾诉。再加上心理老师事务繁多,很难约上。多次求助未果,就有些心灰意冷。
记得一次自杀未遂前,我向帮助过我的老师们发了类似诀别书的信息。结果可想而知,她们都联系了我的辅导员。辅导员当天傍晚又一次去寝室找我了解情况,要帮我解决问题。我并没有很领情,我删了她微信,因为觉得以后不会再有联系。
后来学院领导要求家长来学校,我以为又是想让我休学,感到深深的无力和羞愧。我拒绝跟家长见面,拒绝去医院,拒绝休学。
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辅导员独自来找我,也没有直接进教室喊我出去,而是在门口等着我。她跟我说了当前的情况,学院的想法和意见,以及她的想法,然后要听我的想法。
当时我们谈了一个多小时,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事情无法挽回,我也无力辩解,一度想放弃自己的生命。但令我惊讶或者说我对辅导员的态度改观的是,她替我向学院担保会尽全力保证我的安全,帮我申请校外住宿家长陪读。
我心想:“你凭什么保证我的安全?我都不敢说我保证好好活着,你是不是傻?”可是,正是因为她那么傻的举动,我感受到了真诚。我同意了校外住宿,也同意了去医院复查。
当天傍晚她带着我去找房子,周末提前去精神病防治院查看就诊要求和流程,等我考完试陪我去医院,我感受到了她的爱和努力,也愿意尽可能去配合。
只不过就诊的建议是不用服药,因为就诊史以及四月份到六月份的情况已经过去,当时的我除了有一些焦虑之外没有其他问题。
最终我选择活着,并追求热爱
暑假的时候,我安心地在出租屋里学习心理学考研课程。某一天当我反反复复总算听懂了方差分析的内容之后给自己做了午饭,看到热气腾腾的肉捞出水面的时候,突然感慨“我好想爱这个世界呀”,顿时泪流满面。
那一刻我好像真的找到了我的热爱。我爱我能照顾好自己、能够学习想学习的知识、能够相对控制环境的状态。
选择考心理学研究生之后,我状态的松弛让我出乎意料,因为我想试着享受学习,享受心理学这门充满希望和力量的学科。但又隐隐担心这样的状态过于松散,我需要更努力地去挣一个光明的前途和灿烂的未来。
越是临考我越不想学习,而是各种娱乐、阅读。六七天的时间看完了《我的骨头没有忘记》,是一本关于原生家庭的CPTSD(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关于代际创伤、关于心理疗愈与自我拯救的书。里面有很多典型的中式教育场景,作者所呈现的童年时期的遭遇看得我时而窒息时而愤怒,看得我很难过又很想继续往下看。
我想起之前心理医生对我说的话,她说:“你是人啊,你怎么就不可以烦?......我也没有想把你治成什么样,带着症状去生活就好。”忽然觉得最后的释然或许就是承认接纳也就无所谓原谅和放下。
或许是还未放下对教师职业的憧憬,下半年我又鬼使神差地报考了教资面试,跟考研不同,准备过程中我很焦虑,因为有了上一次的失败经历,我还是抗拒练习,选择摆烂,最终不争气地弃考了。
我再一次想要放弃生命。但我不会尝试把之前开的药拿来自杀,因为开药经过了辅导员的知情同意,我不可以让我的死连累她。
在我尝试着能不能把自己冻死在零下一二十度的室外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怕疼痛了,因为我怕疼,所以我死不了,我不接受一点点看着生命流逝,一点点饱受折磨,最终我选择活着。
前几天听到其他研友选择心理学的初心,突然又注意到我亲爱的心理学,无论我做到了多少,无论我辜负了多少,只要我还爱着心理学就好。
三天后考研初试,虽然并没有准备得很好,可我还是想写这篇文章,梳理我这一年的经历。我知道我没法一战上岸,但是我要很漂亮地输一场!
有人说:“考研是对高考的一场盛大的弥补。”或许是吧,这一次,目标明确,为心中的热爱而战,这一战,走上考场走完全程就算胜利!希望我一直热爱心理学!
今日作者
慕眠
一枚英专生。成年礼:中重度强迫伴抑郁焦虑。喜欢阅读和小猫咪,思考哲学和心理学。较宅,内向,不善言辞。希望未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老师,或者有能力的心理咨询师,成为他人的一束光。
加入我们吧
(加入公众号)
审校/鑫姐、羊羊、杠铃
责编/杠铃
美编/羊羊
图片/作者提供、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