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社区工作的小萌新,如何用脚步丈量社区经纬,以真情叩响居民心门?近日,徐汇区枫林街道举办新入职社工成长营(第六期),请来社区治理专家、法律工作者分享工作经验、与群众交流技巧,助力53名新社工从“职场新人”成长为“社区管家”。


从20世纪90年代潭子湾动迁的“硬骨头”,到带领莲花公寓实现“五无”到“五有”的蝶变,原普陀区桃浦镇莲花公寓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梁慧丽始终践行“四必”工作法:群众来访必接、有难必帮、有急必到、有求必应。在讲座中,她用近30年扎根社区的鲜活故事为新社工们绘制了成长蓝图。当她讲到为老人建立“夕阳红工程”、组建“好邻居艺术团”的暖心故事时,学员们不约而同鼓起掌来。“原来社区工作可以如此充满诗意。”宛五居委黄晓朋在交流中感慨。


志愿服务如何做到居民心里去?上海海洋大学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张祖平教授以《志愿服务项目设计与品牌打造方法》为题,通过“山花筑梦”女童保护、“易物护青山”环保实践、“窗帘行动”适老化改造等鲜活案例,为新社工解锁志愿服务设计密码。“‘窗帘行动’项目让我们看到,志愿服务不仅是付出,更是双向治愈的过程。”有学员表示。


枫林街道司法所所长邱芃以《做实基层调解 打造和谐社区》为题,着重介绍了人民调解原则、调解技巧与沟通方式、人民调解协议书的写作要求等。他还结合东安片区旧改案例,提炼出调解技巧和沟通方式,现场还原的调解对话实录生动展现了“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沟通智慧。

课后,社工成长营的学员们结合近期的工作与学习,进行了一场“来自社区的我们”微论坛分享,谈体会、谈认识、谈思路、谈措施,切实将学习成效融入工作岗位。


“就像种子找到了适合的土壤。”来自东安街区的钱仕昕在培训日志中写道,“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根系在社区这片热土中不断延伸。”

记者:王永娟

编辑:宁平英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